1.品質基礎
理解品質的定義(這會區(qū)分你在品質管理的判斷基準)
識別過程,流程,識別產品特性,了解產品行業(yè)標準,國家標準,客戶標準,潛在要求.
2.管理基礎
八大管理原則
3.品質管理技術
新舊QC7,QCC,8D,五大核心工具,這是數(shù)理工具,掌握事實規(guī)律,運用數(shù)據說話,這是品質人說話的底氣.
4.系統(tǒng)管理
國際標準質量管理體系,行業(yè)規(guī)范體系要求,
5.品質意識
品質意識是建立在對品質管理常范規(guī)上的一種自然意識與要求,品質人有品質意識更多是后天對品質第一,對客戶第一原則的把握的反應.
零風險品質管理理念(在這里我不倡導全面品質管理理念,零缺陷品質管理在于,高品質的達成非一日之功,品質人在于正視現(xiàn)實,不斷改善)
6.品質改善與維護
最基礎的PDCA,如果更深一層DMAIC,過程中要促使自身的溝通協(xié)調能力,品質人橫穿產品流通的所有領域,堅持原則,也需要把原則影響到能影響的地方,否則,品質人很可能成為投訴應急110,夾心餅,因此當眾表達,有效會議主持,培育傳遞品質文化與知識的技能屬品質人技術之外的必備之功.
如果有興趣建議看書:QC之路,目標
品保:既品質保證,包括實驗室里進行的品質實驗作業(yè)來保證品質、和進行現(xiàn)場生產完成品入庫、出庫時批次合格情況的抽查來保證(按相應AQL標準執(zhí)行),要說明的是,后者檢查的對象批次產品品質狀況,而非單個產品質量。
品保是對應所服務產品和服務延伸的在正常范圍內的質量保證,國際上品質通常可分為品保(QA)和品控(QC)兩個部門或兩個階段的工作,以法定范圍和含義來區(qū)分界定分工。
不同的企業(yè)單位按不同的服務屬性來配制人員和工作,但保證的目的和范圍都是以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客戶產品服務國家地區(qū)的法定標準和地區(qū)客戶條件為主。
擴展資料:
品保所需要的知識儲備:
總的來說品保涉及的知識范圍是相當?shù)膹V泛的,因為的在工廠(制造業(yè)等公司)中品保貫穿整個公司的所有流程:
從采購(purcasing)=》進料(incoming)有IQC=》開發(fā)設計(R&D)有DQE進行設計管制分析及樣品的品質保證=》制程(process)有IPQC與PQE進行質量的巡檢和制程 異常的改善=》;
若有客戶提出需對供方進行稽核(audit)包括(QSA)將會有系統(tǒng)品質工程(System Quality engineer)進行品質系統(tǒng)、環(huán)境系統(tǒng)、公共安全、檢測、禁用物質等方面。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完整的品質管理控制流程1。
QCC:品質保障圈。包括IQC,IPQC,FQC,OQC,QA,QE,TQC等2。
IQC:進料品質檢驗。企業(yè)在物料需求訂單下達后,對供應商供應之產品進行驗收檢驗。
IQC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它的作用是保障企業(yè)物料庫存的良性。視企業(yè)對物料檢驗標準的不同,這個部門的人數(shù)也會有所不同,可設立課,組,班,也可單獨一個(規(guī)模標準決定)(全檢,抽檢)3。
IPQC/PQC:制程檢驗。在物料驗收后,由于批次抽檢及庫區(qū)存放等原因,這一過程中也會有品質問題的產品,故在產品上線時要求對產品的首件進行品質確定,而PQC的職能就是進行首件的確認及批次生產過程中的品質規(guī)范及督導。
從而提高制程品的成材率,降低成本4。FQC:這是一個全面的單位。
叫入庫檢驗,也叫終檢(制程)。在完成生產后,產品流到下線,即包裝入庫。
在這個過程中,F(xiàn)QC將對產品進行全面的品質檢查,包括包裝,性能,外觀等。保證入庫品的性能,外觀,包裝良好且符合要求。
視客戶的需求及生產管控的必要可以設定全檢并包裝工作。說白了就是一批經過品質訓練后從事包裝檢驗入庫工作的生產人員,屬下線制程。
亦可由生產單位來完成,F(xiàn)QC進行抽檢入庫。5。
QA:品質保障工程師。這是一個職位說明,應該說是品質保障組。
它是公司內部對客訴調查改善的一個單位,進行提出制程優(yōu)化方案,提高產品品質6。QE:品質客訴處理工程師。
這是一個對外進行品質說明,處理,協(xié)調的一個單位,它是直接與業(yè)務端及客戶端進行協(xié)調,說明,處理的一個單位。包括系統(tǒng)文件控管,客訴8D回復,程序文件制訂等7.TQC:全面品質管理。
它是一個新的管理理念,是把品質深入到成本,交期等領域的一個新概念。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更多領域做出了要求,從而提高企業(yè)信譽進而更全面的對品質進行控管。
-----品質管理的六大注意事項 一、品質管理規(guī)劃1、品管部崗位職責(包括品管部工作職責、相關人員工作職責、相關工作環(huán)節(jié)職責)。2、相關部門品管職責(包括相關人員總體職責、相關部門具體職責)。
3、品質方針制定與實施(包括品質方針制定、品質方針實施)。4、品質目標制定與實施(包括品質目標制定、品質目標實施)。
5、品質標準化管理(包括明確標準化管理的作用、制定標準、執(zhí)行標準、修訂標準)。5、品質樣板管理(包括采購用樣板管理、生產用樣板管理、客戶用樣本管理)。
二、品質資源管理1、品質培訓實施與管理 (包括明確培訓的目的、確定培訓的內容、實施培訓)。2、品質成本分析(包括品質成本分類、品質成本管理分工、品質成本管理步驟)。
3、品質信息管理(包括品質信息管理流程、品質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內容、日常品質信息的利用四、異常品 質信息的處理)。4、品管工作環(huán)境管理(包括、確定工作環(huán)境必需因素、建立所必需的工作環(huán)境、保持所建立的工作環(huán)境)。
5、相關供方管理(包括確定對供方的需要、與供方建立雙向溝通、確定供方的過程能力、監(jiān)視供方的交貨狀 況、鼓勵供方實施持續(xù)改進的方案、邀請供方參與設計和開發(fā)活動、評估、確認、獎賞有優(yōu)良表現(xiàn)的供方、內部損失成本統(tǒng)計表 表二 外部損失成本統(tǒng)計表 表三 鑒定成本統(tǒng)計表 表四 預防成本統(tǒng)計表 表五 廢 品損失匯總表 表六 信息聯(lián)絡單 表七 供應商年度考核表)。三、品質管理工具1、第一節(jié) 帕累托圖法(包括制作帕累托圖、分析帕累托圖、使用帕累托圖法的注意事項)。
2、因果圖法(包括明確因果圖使用原理、制作因果圖、分析因果圖)。3、散布圖法(包括制作散布圖、分析散布圖)。
4、控制圖法(包括明確控制圖原理、制作控制圖)。5、關聯(lián)圖法(包括區(qū)分關聯(lián)圖的類型、制作關聯(lián)圖)。
6、親和圖法(包括確定課題、組成小組、搜集資料 .、書寫卡片、匯總整理卡片、制作標簽卡、作圖)。7、系統(tǒng)圖法(包括確定目的,提出手段、措施、評價手段、措施 ,制作卡片,、初步建圖,確認目的)。
8、PDPC法(包括明確PDPC法的用途、應用PDPC法)。9、箭線圖法(包括明確箭線圖的應用范圍、應用箭線圖)。
四、品質計量管理1、標準計量器具管理(包括實施標準計量器具的分類與檢定、規(guī)范標準計量器具的使用方法、明確標準計量 器具管理的注意事項)。2、一般計量器具管理(包括檢定一般計量器具、使用一般計量器具)。
3、能源計量管理(包括明確能源計量范圍,配備能源計量器具、檢定與維護,明確能源計量管理注意事項)。4、計量器具的選配 (包括選配計量器具考慮的因素、不確定度的選配方案、計量器具的選擇步驟)。
5、計量器具的校準(包括校準類型、校準的注意事項)。6、計量器具操作指引(包括電子秤、彈簧秤、硬度計、游標卡尺、高度尺六、厚度計、千分尺)。
7、計量器具內校標準(包括硬度計內校標準、深度尺內校標準、高度尺內校標準、外徑千分尺內校標準、200~500mm卡尺內校標準、200mm以下卡尺內校標準、厚度器內校標準、電子秤內校標準、鋼卷尺內校標準、溫 度計內校標準)。8、計量器具周檢(包括制作計量器具的周檢日程表、報出下年度周檢計劃、報出下月周檢計劃。
何謂全面品質管理
全面品質管理(TQM),在ISO中其定義為: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于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
TQM比較全面的定義為:與顧客的需求為中心,承諾要滿足或超越顧客的期望、全員參與,采用科學的方法和工具,持續(xù)改善品質與服務;不但重視產品品質也重視經營品質,經營理念與企業(yè)文化。TQM就是以品質和核心的全面管理,追求卓越的績效。
TQM需要管理者應用各種管理手法,強化公司每個成員持續(xù)改善品質的決心,經由教育訓練將:品質第一、顧客滿意等經營管理理念深值員工內心,以達到品質零缺點。
但是由于TQM是對質量的絕對說法,上述的定義還不能反映它的真正含義,到目前為止,對TQM的定義還有各式各樣說法。
全面品質管理三大要素
TQM三大要素:
1、TOTAL(全面):全員參與,經營著、領導者要以身作則,上行下效。最忌諱的就是:雷聲大而雨點小。因為上行下效,全面才有效。
對TQM全面的理解主要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全部的受益者——顧客、社會、員工、分供方;
全員——組織中所有人員;
全層面——組織中所有的層面;
全方位——縱向與橫向、內部與外部;
全新的概念——隨時更新、改善的概念;
全過程——影響質量活動的所有過程,自始至終;
全滲透——無孔不入的工作;
全部可利用的方法——統(tǒng)計方法、QCC方法、專業(yè)技術方法、組織管理方法、計算機應用、標準化、計量工作、信息工作、知識管理等;
全部的質量——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工作質量、環(huán)境質量、服務質量、設計質量、輔助過程質量、使用質量、改進質量等;
全時空——過去、現(xiàn)在、未來以及全部可利用的時間;
全部的內容——人、機、料、法、環(huán)境;
全部的條件——內部、外部的條件、環(huán)境。
2、QUALITY(品質):品質取決于人心,員工的潛能的是公司無限的資產,鼓勵個體與全體的合而為一,禍福與共。比如使用日事情進行日志計劃管理,要讓全員都有:個人與公司互利的想法。心中有質量,品質才能確保。全面品質管理中品質的目標就是0缺點,所有品質的標準就是滿足和超越所有顧客的需求。
3、MANAGEMENT(管理):經營者、領導者的決心,落實執(zhí)行品質管理,確保過程品質。秩序管理好了,各個部門的功效自然就發(fā)揮出來了。品質自然也就達成了。管理目標就讓全員一條心去追求卓越品質,管理的標準就是只要對達成對品質有利的方法就要鼓勵去實施。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完整的品質管理控制流程1。
QCC:品質保障圈。包括IQC,IPQC,FQC,OQC,QA,QE,TQC等2。
IQC:進料品質檢驗。企業(yè)在物料需求訂單下達后,對供應商供應之產品進行驗收檢驗。
IQC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它的作用是保障企業(yè)物料庫存的良性。視企業(yè)對物料檢驗標準的不同,這個部門的人數(shù)也會有所不同,可設立課,組,班,也可單獨一個(規(guī)模標準決定)(全檢,抽檢)3。
IPQC/PQC:制程檢驗。在物料驗收后,由于批次抽檢及庫區(qū)存放等原因,這一過程中也會有品質問題的產品,故在產品上線時要求對產品的首件進行品質確定,而PQC的職能就是進行首件的確認及批次生產過程中的品質規(guī)范及督導。
從而提高制程品的成材率,降低成本4。FQC:這是一個全面的單位。
叫入庫檢驗,也叫終檢(制程)。在完成生產后,產品流到下線,即包裝入庫。
在這個過程中,F(xiàn)QC將對產品進行全面的品質檢查,包括包裝,性能,外觀等。保證入庫品的性能,外觀,包裝良好且符合要求。
視客戶的需求及生產管控的必要可以設定全檢并包裝工作。說白了就是一批經過品質訓練后從事包裝檢驗入庫工作的生產人員,屬下線制程。
亦可由生產單位來完成,F(xiàn)QC進行抽檢入庫。5。
QA:品質保障工程師。這是一個職位說明,應該說是品質保障組。
它是公司內部對客訴調查改善的一個單位,進行提出制程優(yōu)化方案,提高產品品質6。QE:品質客訴處理工程師。
這是一個對外進行品質說明,處理,協(xié)調的一個單位,它是直接與業(yè)務端及客戶端進行協(xié)調,說明,處理的一個單位。包括系統(tǒng)文件控管,客訴8D回復,程序文件制訂等7.TQC:全面品質管理。
它是一個新的管理理念,是把品質深入到成本,交期等領域的一個新概念。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更多領域做出了要求,從而提高企業(yè)信譽進而更全面的對品質進行控管。
-----品質管理的六大注意事項一、品質管理規(guī)劃1、品管部崗位職責(包括品管部工作職責、相關人員工作職責、相關工作環(huán)節(jié)職責)。2、相關部門品管職責(包括相關人員總體職責、相關部門具體職責)。
3、品質方針制定與實施(包括品質方針制定、品質方針實施)。4、品質目標制定與實施(包括品質目標制定、品質目標實施)。
5、品質標準化管理(包括明確標準化管理的作用、制定標準、執(zhí)行標準、修訂標準)。5、品質樣板管理(包括采購用樣板管理、生產用樣板管理、客戶用樣本管理)。
二、品質資源管理1、品質培訓實施與管理 (包括明確培訓的目的、確定培訓的內容、實施培訓)。2、品質成本分析(包括品質成本分類、品質成本管理分工、品質成本管理步驟)。
3、品質信息管理(包括品質信息管理流程、品質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內容、日常品質信息的利用四、異常品質信息的處理)。4、品管工作環(huán)境管理(包括、確定工作環(huán)境必需因素、建立所必需的工作環(huán)境、保持所建立的工作環(huán)境)。
5、相關供方管理(包括確定對供方的需要、與供方建立雙向溝通、確定供方的過程能力、監(jiān)視供方的交貨狀況、鼓勵供方實施持續(xù)改進的方案、邀請供方參與設計和開發(fā)活動、評估、確認、獎賞有優(yōu)良表現(xiàn)的供方、內部損失成本統(tǒng)計表 表二 外部損失成本統(tǒng)計表 表三 鑒定成本統(tǒng)計表 表四 預防成本統(tǒng)計表 表五 廢品損失匯總表 表六 信息聯(lián)絡單 表七 供應商年度考核表)。三、品質管理工具1、第一節(jié) 帕累托圖法(包括制作帕累托圖、分析帕累托圖、使用帕累托圖法的注意事項)。
2、因果圖法(包括明確因果圖使用原理、制作因果圖、分析因果圖)。3、散布圖法(包括制作散布圖、分析散布圖)。
4、控制圖法(包括明確控制圖原理、制作控制圖)。5、關聯(lián)圖法(包括區(qū)分關聯(lián)圖的類型、制作關聯(lián)圖)。
6、親和圖法(包括確定課題、組成小組、搜集資料 .、書寫卡片、匯總整理卡片、制作標簽卡、作圖)。7、系統(tǒng)圖法(包括確定目的,提出手段、措施、評價手段、措施 ,制作卡片,、初步建圖,確認目的)。
8、PDPC法(包括明確PDPC法的用途、應用PDPC法)。9、箭線圖法(包括明確箭線圖的應用范圍、應用箭線圖)。
四、品質計量管理1、標準計量器具管理(包括實施標準計量器具的分類與檢定、規(guī)范標準計量器具的使用方法、明確標準計量器具管理的注意事項)。2、一般計量器具管理(包括檢定一般計量器具、使用一般計量器具)。
3、能源計量管理(包括明確能源計量范圍,配備能源計量器具、檢定與維護,明確能源計量管理注意事項)。4、計量器具的選配 (包括選配計量器具考慮的因素、不確定度的選配方案、計量器具的選擇步驟)。
5、計量器具的校準(包括校準類型、校準的注意事項)。6、計量器具操作指引(包括電子秤、彈簧秤、硬度計、游標卡尺、高度尺六、厚度計、千分尺)。
7、計量器具內校標準(包括硬度計內校標準、深度尺內校標準、高度尺內校標準、外徑千分尺內校標準、200~500mm卡尺內校標準、200mm以下卡尺內校標準、厚度器內校標準、電子秤內校標準、鋼卷尺內校標準、溫度計內校標準)。8、計量器具周檢(包括制作計量器具的周檢日程表、報出下年度周檢計劃、報出下月周檢計劃、開。
1、質量手冊(標準條款4.2.2) (1)各部門執(zhí)行的文件與手冊的規(guī)定不一致。
(2)質量手冊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對標準的剪裁不合理。
(4)質量手冊不是最高管理者簽發(fā)。 (5)質量手冊不能完整反映該組織的性質特點。
(6)程序文件中規(guī)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與現(xiàn)行的運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與質量手冊不協(xié)調一致。
(8)質量手冊的發(fā)布、修改、管理比較混亂不能保證最新有效版本在現(xiàn)場使用 2、文件控制(標準條款4.2.3) (1)程序沒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來文件、發(fā)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圍。
(3)電子媒體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發(fā)布的文件無批準人。
(5)不能識別文件的修訂狀態(tài)。 (6)未標識保存的作廢文件。
(7)外來文件沒有辦理識別性的手續(xù)。 (8)未對文件進行定期評審。
(9)文件的發(fā)放沒有控制,隨便復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記錄沒有或不適當。 (12)文件被非授權人復制或更改。
(13)現(xiàn)場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與作廢版本并存。 3、記錄控制(標準條款4.2.4) (1)供方的質量記錄未納人控制范圍。
(2)未規(guī)定電子媒體形式的質量記錄控制方法。 (3)質量記錄保存環(huán)境不符合要求。
(4)質量記錄未規(guī)定標識、貯存、保護、保存期、處置的方法。 (5)質量記錄填寫不全,質量記錄上無記錄者簽名。
-二、管理職責(標準條款:5) 1、管理承諾(標準條款5.1) (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對管理承諾應提供哪些證據。 (2)組織成員對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各有各的理解。
(3)資源配置不足,檢驗人員素質差,內審人員未經培訓。 2、以顧客為關注焦點(標準條款5.2) (1)拿不出文件證實顧客的要求已得到確定。
3、質量方針(標準條款5.3) (1)質量方針空洞,體現(xiàn)不出企業(yè)特色,與質量目標的關系不明確。 (2)下級人員不清楚質量方針。
(3)拿不出對質量方針的評據。 (4)有的部門也制訂了質量方針。
4、質量目標(標準條款5.4.1) (1)質量目標的內容不完全,沒有包括產品要求所需的內容。 (2)質量目標與質量方針給定的框架不一致。
(3)質量目標無可測量性。 (4)質量目標的實現(xiàn)不能提供證據。
5、質量管理V%體系策劃(標準條款5.4.2) (1)對質量管理體系中允許的剪裁沒有詳細說明。 (2)更改期間,質量管理體系的完整性得不到保持。
6、職責和權限(標準條款5.5.1) (1)人員間的接口關系不明確,遇到具體問題常有扯皮現(xiàn)象。 (2)不清楚由準決定或處理某些事情(如:如何處置不合格品等) (3)組織圖不能清晰地反映相互關系、職級關系等。
7、管理者代表(標準條款5.5.2) (1)沒有以文件的形式對管理者代表的職責進行明確。 (2)管理者代表的職責不完整。
8、內部溝通(標準條款5.5.3) (1)不明確溝通的目的 (2)溝通的工具不明確。 9、管理評審(標準條款5.6) (1)管理評審未保存記錄。
(2)管理評審內容不符合要求。 (3)管理評審不是由最高管理者執(zhí)行。
10、資源管理(標準條款6) 1、資源提供(標準條款6.1) (1)資源提供的途徑不明確。 (2)資源配置不充分。
2、人力資源(標準條款6.2) (1)能力需求未確定。 (2)未保存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的記錄。
(3)培訓后未進行考核。- (4)未進行質量意識方面的培訓。
(5)檢驗人員、內審人員、計量人員未取得培訓資格。 (6)以學歷代替上崗證。
(7)以培訓代替上崗資格認可 3、基礎設施(標準條款6.3) (1)設施和設備不充分。 (2)未按規(guī)定保存設備維護記錄。
4、環(huán)境(標準條款6.4) (1)工作環(huán)境不符合規(guī)定。 四、產品實現(xiàn)(標準條款:7) 1、產品實現(xiàn)的策劃(標準條款7.1) (1)未針對特定的新產品、項目、過程和合同編制質量計劃。
(2)建立和實施質量計劃時,忽視了對必要的人員和資源的配備。 2、與顧客有關的過程(標準條款7.2) (1)產品要求不明確,沒有形成文件。
(2)沒有規(guī)定產品要求,對產品要求評審的內容理解有偏離。 (3)沒有依據標書檢查合同。
(4)評審的結果與跟蹤措施未記錄或記錄含糊。 (5)未對零星、口頭的顧客要求(以口頭訂單、合同形式體現(xiàn))進行評審。
(6)交貨時發(fā)現(xiàn)組織沒有履行合同的能力。 (7)產品要求發(fā)生變更時,未及時通知相關人員。
(8)合同、訂單處理過程中,與顧客溝通不夠。 (9)對顧客的投訴沒有處理記錄。
3、設計和開發(fā)(標準條款7.3) (1)參與設計的不同組別(設計部門之間,設計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接口沒有規(guī)定 (2)設計輸人沒有形成文件,未作評審。設計輸人中未包括適用的法令和法律。
(3)未編制設計開發(fā)計劃(策劃的結果),計劃未隨設計的進展而適時修改。 (4)每次設計的人員職責、階段劃分不明確。
(5)設計輸出資料不完整,沒有滿足輸人的要求,輸出中未包含或引用產品驗收準則,重要的產品特性未作出規(guī)定。 (6)設計輸出文件發(fā)放前未批準。
(7)設計未評審/驗證/確認,或評審不合格仍投產。食 (8)評審、驗證、確認后的跟蹤措施未記錄。
(9)設計更改未標識,沒有形成文件。 (10)更改審批人員沒有授權依據。
4、采購(標準條款7.4) (1)對供應商的評價結果,尤其是跟蹤措施沒有記錄。采購單上的供應商為未經批準的供應商- (2)采購文件、采購單發(fā)出前未經審批。
(3)顧客指定的供應商,組織對其不評審也不驗證其。
最為基本的:
1.影響質量的6大因素人員、機器、方法、材料、環(huán)境、測試
2.質量問題的解決方法,PDCA戴明環(huán)
3.QC七大手法
4.ISO/TS9001基礎知識
5.質量包含的幾大方面的內容:使用性能、安全衛(wèi)生性和環(huán)境要求、壽命、可信性、經濟性、美觀舒適性、信息性和可追溯性。
6.質量控制:1.設計-是否合乎客戶需求 2.采購-所采購物料是否存在缺點 3.生產-是否按要求制作 4.包裝-是否滿足客戶需求 5.儲運-是否保證既有質量
7.不合格產品出現(xiàn)采取的措施 鑒別、標識、隔離、評定、處置,臨時措施、固化措施(軟體固化、硬體固化)
。
至于六西格瑪品質、質量流程體系、先期質量策劃、8D整改可以后續(xù)延伸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9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