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意為自己的勢力范圍,其來源與先農壇皇帝“親耕”的藉田有關。明清兩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農壇行祭農耕藉之禮,其“親耕”的面積 恰好是“一畝三分”?;实邸坝H耕”的藉田為什么非要定為“一畝三分”?據傳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取其象征之義。在古代“一三五七九”被視為陽數,“一”和“三”為陽數中最小的兩個。因為皇帝是天子,既要“親耕”,又不能太勞累,所以定個最小的土地面積作為耕田,權作意思意思地“示范性耕耘”,故為“一畝三分”。還有一種說法是認為與當時中國的行政區(qū)劃有關,計有13個行政區(qū)劃,時稱“十三都司”,所以取了“一”和“三”作為耕田面積。北京先農壇的“一畝三分地”長11丈、寬4丈、分為12畦。中間為皇帝“親耕”之位,三公九卿從耕,位于兩側。
請到「后臺-用戶-個人資料」中填寫個人說明。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5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