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成品計入自制半成品科目
制造業(yè)會計核算,生產費用最終是用生產成本科目,用來歸集分配產品生產成本。
一般情況下,完工才入庫,其完工產品轉入庫存商品,未完工的在產品留在生產成本科目,做為未完工仍在生產的產品的成本金額。
有相當比例的制造企業(yè),受生產工藝或其他原因影響,產品完成一定工藝后需辦理入庫手續(xù),待需要時再領出加工,這就產生了半成品核算。
在會計核算上,可以將這種生產工藝視做兩部分,前一部分生產的“完工”產品就是半成品,后一階段生產的完工產品才是最終的庫存商品,
在這種思路下,只需將生產成本科目設置兩個二級科目,一個用來歸集前部分生產費用,一個用來歸集后段生產費用,兩種生產成本的成本歸集和分配核算是一樣的。前段的“完工”產品成本從前段的生產成本中轉入到自制半成品科目,后段生產成本以自制半成品成本做為投入的材料進行再加工,最終完工的產品成本才結轉進庫存商品。
在實際工作中,半成品實物有的在步驟間直接轉移,有的通過半成品倉庫收發(fā)。
前者的半成品成本可以隨實物的直接轉移而在上下步驟的成本計算單中直接轉移。后者通過倉庫收發(fā),則應通過“自制半成品”科目核算,人庫時按照半成品的實際成本作借記“自制半成品”科目,貸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的會計分錄;在下一步驟領用時,應按半成品發(fā)出的計價方法,計算領用半成品的實際成本后,作借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貸記“自制半成品”科目的會計分錄。
“自制半成品”科目也屬于生產費用類科目。
(1)按實際成本綜合結轉法。采用這種結轉方法時,各步驟所耗上一步驟的半成品費用,應根據所耗半成品的數(shù)量乘以半成品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由于各月所產半成品的單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單位成本要采用先進先出法或加權平均法等方法計算。為了提高各步驟成本計算的及時性,在半成品月初余額較大,本月所耗半成品全部或者大部分是以前月份所產的情況下,本月所耗半成品費用也可按上月末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計算。假定某工業(yè)企業(yè)的甲種產品生產分兩個步驟,分別由兩個車間進行。第一車間生產半成品,交半成品庫驗收;第二車間按照所需數(shù)量向半成品庫領用。第二車間所耗半成品費用按全月一次加權平均單位計算。兩個車間月末的在產品均按定額成本計價。其成本計算程序如下:①根據各種費用分配表、半成品交庫單和第一車間在產品定額成本資料,登記第一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根據第一車間的半成品交庫單(單中所列半成品按交庫數(shù)量和該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中的半成品單位成本計價),編制結轉半成品成本的會計分錄:借:自制半成品──甲種半成品 貸:基本生產成本──第一車間──甲種產品②根據計價后的第一車間半成品交庫單和第二車間領用半成品的領用單,登記自制半成品明細賬。根據第二車間領用半成品的領用單(單中所列半成品按領用數(shù)量和自制半成品明細賬中的累計單位成本計價),編制結轉半成品成本的會計分錄,借:基本生產成本──第二車間──甲種產品 貸:自制半成品──甲種半成品③根據各種費用分配表、半成品領用單、產成品交庫單,以及第二車間在產品定額成本資料,登記第二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根據第二車間產成品交庫單(單中所列產成品按交庫數(shù)量和該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中的產成品單位成本計價),編制結轉產成品成本的會計分錄:借:產成品──甲種產成品 貸:基本生產成本──第二車間──甲種產品(2)按計劃成本綜合結轉法。采用這種結轉方法時,半成品的日常收發(fā)均按計劃單位成本核算。在半成品實際成本算出以后,再計算半成品的成本差異率,調整所耗半成品的成本差異率,調整所耗半成品成本差異。累計的成本差異、成本差異率和本月減少的實際成本的計算公式如下:累計成本差異=累計實際成本-累計計劃成本 累計成本差異率=累計成本差異÷累計計劃成本*100% 本月減少的實際成本=本月減少的計劃成本*(1+成本差異率) 本月所耗半成品應分配的成本差異=本月所耗半成品的計劃成本*成本差異率各個生產步驟領用上一生產步驟的半成品,相當于領用原材料。因此,綜合結轉半成品成本的核算,相當于各生產步驟領用原材料的核算。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只給了我成品入庫的數(shù)量,半成品太在,沒法上磅稱重,這該怎么辦呢
答:可以這樣辦,可以用領料的數(shù)量(不知道你司采用的數(shù)量是重量單位比如噸公斤等還是長度米或面積平方米等等來做,在這范圍以外你可以追問表述清晰哦)減去成品的數(shù)量倒擠出半成品的數(shù)量,然后對成本采用相應的分配辦法(比如單位定額、完工程度等等)在成品及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這樣做才能使得成本盡可能的均衡合理。
月底做成本的時候,用什么方法好呢,
答:這個你要查看你司的在稅務有相應的財務處理方法,按上面的方法處理為妥當。因為有在產品,所以不能所有成本都轉入產成品,生產成本的余額就是在產品的成本。
那第二個月以后的就比現(xiàn)在的多了一個步驟,即上月在產品加上本月投入減去本月完工計算出在產品。
以上回答是沒考慮生產過程中是否有合理損耗的,如果有合理損耗的話要在計算在產品數(shù)量之前將其扣除哦。
這里的回答只是根據個人的理解來解答的,如果與你司的實際業(yè)務不相符或有出入的話請追問。
半成品計入自制半成品科目制造業(yè)會計核算,生產費用最終是用生產成本科目,用來歸集分配產品生產成本。
一般情況下,完工才入庫,其完工產品轉入庫存商品,未完工的在產品留在生產成本科目,做為未完工仍在生產的產品的成本金額。有相當比例的制造企業(yè),受生產工藝或其他原因影響,產品完成一定工藝后需辦理入庫手續(xù),待需要時再領出加工,這就產生了半成品核算。
在會計核算上,可以將這種生產工藝視做兩部分,前一部分生產的“完工”產品就是半成品,后一階段生產的完工產品才是最終的庫存商品,在這種思路下,只需將生產成本科目設置兩個二級科目,一個用來歸集前部分生產費用,一個用來歸集后段生產費用,兩種生產成本的成本歸集和分配核算是一樣的。前段的“完工”產品成本從前段的生產成本中轉入到自制半成品科目,后段生產成本以自制半成品成本做為投入的材料進行再加工,最終完工的產品成本才結轉進庫存商品。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3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