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地區(qū)有三大知名景點,分別為潮州開元寺、韓文公祠和廣濟橋。
潮州開元寺:鬧市中的一片凈土
天下名寺多是依山傍水,而潮州開元寺卻位居鬧市。這座建于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38年)的寺廟,是粵東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佛寺,全寺現(xiàn)占地30多畝,是一組宮殿式的四合院建筑群。開元寺至今已有1260的歷史,仍穩(wěn)守著鬧市中的一片凈土。開元寺規(guī)模龐大,肅穆壯觀,帶有宋、元、明、清的建筑風格和藝術特色,是一組較完整的宮殿式四合院建筑群。山門外的照壁,嵌有“梵天香界”石刻。內分四進,首進為金剛殿,二進天王殿,三進為主體建筑大雄寶殿,后進為藏經樓。整個開元寺古樸雅致,處處閃爍著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F(xiàn)在的開元寺,經過多次的大規(guī)模重修,千年古剎又重放光彩。
韓文公祠:潮洲八景之一
韓文公祠在潮州市韓江東岸筆架山麓,為紀念韓愈而建。原韓祠始建于宋真宗成平二年(公元999年),由潮州通判陳堯佐于金山麓夫子廟正室東廂辟建“韓吏部祠”。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軍州事丁允元認為,韓公常游于韓江東岸筆架山并于此手植橡木,遂將城南七里的韓文公祠遷至今址。當地人相傳,今天祠前的那些橡木,就是當年韓愈所植。潮州人崇尚韓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這棵橡木,而“韓祠橡木”也就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韓文公祠倚山臨水,環(huán)境清幽,回柱三門石坊1刻著“韓文公祠”四個字。從右門入,牌坊后甬道右側,辟建了近百米的碑廊。碑廊從國家各級領導人和海內外知名書畫家惠贈或留題的近500幅墨寶中,選404幅,勒石鐫刻,與祠內古碑交相輝映。
廣濟橋:兩只生鐵牛長伏橋墩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位于潮州古城東門樓外,曾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它建于宋,初為浮橋,由86只巨船連結而成,始名“康濟”。后歷代太守修建,筑建橋墩,改名“丁公橋”、“濟川橋”,直至明代,筑成“十八梭船廿四洲”,并更名為“廣濟橋”。此后,清雍正二年,廣濟橋西橋八墩和東橋第12墩上,增置了兩只生鐵牛。近來,潮州政府修復了廣濟橋對面的古城墻與城門,使廣濟橋與城門城墻為一體,成為潮州的一個有獨特風格的旅游點。錦繡潮汕燈彩樂園:2014年9月3日錦繡潮汕燈彩樂園開園,該園以潮汕民俗、文化及精神為元素,以“獨特性、時代性、持續(xù)性、創(chuàng)新性”為理念打造的全國首個以常態(tài)化燈彩博覽為主題的特色景區(qū),是中國最大的燈彩博覽園。它突破了以往燈會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形式,以傳統(tǒng)工藝和現(xiàn)代高科技相結合,充分展現(xiàn)潮汕地區(qū)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和時代新風。
汕頭市南澳島生態(tài)旅游區(qū),這里蠻不錯的。有東方夏威夷之稱,沙質潔凈,水質清澈。藍水星景區(qū)也可以。方特主題公園也蠻好的。登山的話可以去蓮花峰風景區(qū),青澳灣國家級海洋公園。
在潮汕可以去牌坊街、濱江長廊、湘子橋、韓文公祠、甲第巷這些地方。
一、牌坊街
牌坊街基本都是所有游客都會來到的一個地方,一整條街都是一座座各色各異的牌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周邊都得是非常具有廣東特色的碉樓,上面是住宅下面是商店,有很多店家都在賣著潮州特產。
牌坊街有一個最有特色的是在“兵馬司林”附近的“榜眼”牌坊,這個是牌坊街中唯一一個具有色彩的牌坊,大家可以去看看。
二、濱江長廊
在牌坊街附近,潮州古城外的一條濱江長廊,在這里可以觀看到潮州的母親河——韓江。長廊繞著古城墻從南到北,途中會經歷上水門、廣濟門、竹木門、下水門這四個城樓,特別是廣濟門,接連著廣濟橋,也就是湘子橋。
濱江長廊的綠化很好,是一條非常合適散步運動的長廊,每天早晨都會有很多老年人在這里晨練或者散步,慢悠悠地,還可以欣賞著韓江對岸的美景。
如果到了晚上,人就更多了,茶余飯后,大家也都會出來逛逛街散散步,更有許多人會夜跑,吹著江風,別是一番滋味。
三、湘子橋
湘子橋也被叫做廣濟橋,和廣濟樓相呼應的,就在廣濟門外。橫跨韓江,聯(lián)結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湘子橋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一座橋梁,與河北的趙州橋、福建的洛陽橋、北京的盧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
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二只鉎牛一只溜
這首童謠基本伴隨著潮州人長大的,一代又一代的傳下去,也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出現(xiàn)的。湘子橋有二十四個故居特色的亭臺樓閣,中間還是可以啟閉的十八艘梭船,每天都會定時閉合給予韓江兩岸的行人通過,一般到了晚上都會開啟,給予船只同行,是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四、韓文公祠
潮州韓文公祠是為紀念唐代文學家、思想家韓愈而建。這里依山傍水,一進門就是一條直梯直上主殿,祠內記載著韓問公祠的歷史和韓愈治潮業(yè)績以及頌揚韓祠的詩文。除此之外,登上最頂峰的侍郎閣還可一覽潮州美景。
韓愈在潮州刺史任上不到八個月,在這期間驅惡除弊,扶持農桑,贖放奴婢,興辦教育,為潮州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是每一個潮州人尊敬的偉人。也因此潮州人感恩韓愈“功不在禹下”的偉業(yè),改惡溪為韓江,改筆架山為韓山,“一片江山盡姓韓”。
五、甲第巷
位于潮州古城區(qū)南部,具有潮汕地區(qū)各類典型的民居建筑風格。在建筑技術與藝術方面均有大的特色。民居建筑山墻上的彩色嵌瓷,屋檐和柱頭上的精制的木雕和石雕,山墻屋脊的形式則根據房屋的朝向與布局有“ 金、木、水、火、土”五種。
“義興甲三巷歷史街區(qū)”中的傳統(tǒng)民居內存許多古井和古木,現(xiàn)存古井143口,幾乎每座民居中都有一口古井,有些還在使用,在義井巷的東巷口還留有宋代古井“ 義井”,同時還植有樹木40棵。 近年,甲第巷古民居由市政府撥資修復,現(xiàn)已成為潮州又一旅游觀光勝地。
潮州八景---鱷渡秋風,西湖漁筏,金山古松,北閣佛燈,韓祠橡木,湘橋春漲,鳳臺時雨,龍湫寶塔汕頭八景---中園晚棹,香爐曉煙,草嶼綠波,饒山仙洞,馬嶼觀潮,江曬網,雞港檣林,峰柱石應該是分這2部分。
進賢門已有380年歷史的進賢門是揭陽古城的標志性建筑,在揭陽“古八景”中被稱作“譙樓曉角”。目前以復原為目標的對其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修繕正在進行當中,預計下月底全面完工,屆時這一數百年的古景將以“修舊如舊”面見世人。晨曦中更夫吹響報曉號角進賢門位于原揭陽古城東、北二城門之間,始建于明代天啟元年(公元1622年),距今已有380年的歷史。
1.南澳島 AAA南澳島位于廣東省和福建省交界的洋面上,由大小23個海島組成,人稱“潮汕屏障,閩粵咽喉”。
2.汕頭蓮花峰風景區(qū) AAA汕頭蓮花峰位于潮陽縣海門鎮(zhèn)的蓮花峰緊鄰海門灣3.礐石風景區(qū) AAAA礐石風景區(qū)位于汕頭海灣南面,由沿海臺地和43座山峰組成,具有海、山、石、洞和人文景觀等綜合特色,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廣濟橋、開元寺、許駙馬府、己略黃公祠、從熙公祠、道韻樓、韓文公祠、筆架山潮州窯遺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陽縣儒學宮、鳳凰塔、廣濟門城樓、王大寶墓、葫蘆山摩崖石刻、涵碧樓、鎮(zhèn)風塔、大埕所城、紫來樓、饒平土樓、黃岡丁未革命紀念亭。
潮州不像其他大城市一樣經常塞車,也沒有什么單雙號限制,十分適合自駕游。早上你可以去西湖游船,玩游樂設施,逛動物園??梢匀I江長廊,是小長城哦。可以去廣濟看看這座古橋的奇特浮橋。晚上你可以坐船夜游韓江,去人民廣場看音樂噴泉,溜旱冰。你也可以去大潤發(fā)購物。去牌坊街散步。潮州最好的賓館是:潮州賓館和潮州迎賓館。1-2天路線建議市區(qū)—橋東一帶。3天或3天以上可加入潮安、饒平等地區(qū)景點。市區(qū)、橋東景點有:開元寺、牌坊街、濱江長廊、廣濟橋、廣濟門、韓文公祠、淡浮院、人民廣場。潮安、饒平部分景區(qū)如:鳳凰山天池、鳳翔峽、龍湖古寨、月亮灣等。
各景區(qū)大致特點:市區(qū)內:以古建筑、文化建筑、美食為主。潮安區(qū):以山景、自然景區(qū)為主。饒平縣:以海景、自然景區(qū)為主。潮州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至今以有千年歷史,古建筑集中于目前城區(qū)老市區(qū)一帶。
潮汕地區(qū)最大的特色就是寺廟、古建筑。
值得一去的景點:
1、南澳島
推薦理由:廣東省內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海島縣,美麗的海上綠洲
2、老城區(qū)
推薦理由:擁有很多的古老建筑,風格多樣,保存完好
3、汕頭大學
推薦理由: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會持續(xù)資助的公立大學,擁有號稱亞洲最美的圖書館
4、礐石風景名勝區(qū)
推薦理由:汕頭的后花園,山清水秀,登山可以隔海眺望汕頭市區(qū)
不容錯過的美食:
到了潮汕,發(fā)現(xiàn)牛肉非常受歡迎,最有名的當屬牛肉丸了。牛肉丸是潮汕最為大眾化的小吃,既可作點心小食又可作為一到湯菜上筵席。
潮汕地區(qū)有三大知名景點,分別為潮州開元寺、韓文公祠和廣濟橋。
潮州開元寺:鬧市中的一片凈土
天下名寺多是依山傍水,而潮州開元寺卻位居鬧市。這座建于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38年)的寺廟,是粵東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佛寺,全寺現(xiàn)占地30多畝,是一組宮殿式的四合院建筑群。開元寺至今已有1260的歷史,仍穩(wěn)守著鬧市中的一片凈土。開元寺規(guī)模龐大,肅穆壯觀,帶有宋、元、明、清的建筑風格和藝術特色,是一組較完整的宮殿式四合院建筑群。山門外的照壁,嵌有“梵天香界”石刻。內分四進,首進為金剛殿,二進天王殿,三進為主體建筑大雄寶殿,后進為藏經樓。整個開元寺古樸雅致,處處閃爍著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F(xiàn)在的開元寺,經過多次的大規(guī)模重修,千年古剎又重放光彩。
韓文公祠:潮洲八景之一
韓文公祠在潮州市韓江東岸筆架山麓,為紀念韓愈而建。原韓祠始建于宋真宗成平二年(公元999年),由潮州通判陳堯佐于金山麓夫子廟正室東廂辟建“韓吏部祠”。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軍州事丁允元認為,韓公常游于韓江東岸筆架山并于此手植橡木,遂將城南七里的韓文公祠遷至今址。當地人相傳,今天祠前的那些橡木,就是當年韓愈所植。潮州人崇尚韓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這棵橡木,而“韓祠橡木”也就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韓文公祠倚山臨水,環(huán)境清幽,回柱三門石坊1刻著“韓文公祠”四個字。從右門入,牌坊后甬道右側,辟建了近百米的碑廊。碑廊從國家各級領導人和海內外知名書畫家惠贈或留題的近500幅墨寶中,選404幅,勒石鐫刻,與祠內古碑交相輝映。
廣濟橋:兩只生鐵牛長伏橋墩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位于潮州古城東門樓外,曾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它建于宋,初為浮橋,由86只巨船連結而成,始名“康濟”。后歷代太守修建,筑建橋墩,改名“丁公橋”、“濟川橋”,直至明代,筑成“十八梭船廿四洲”,并更名為“廣濟橋”。此后,清雍正二年,廣濟橋西橋八墩和東橋第12墩上,增置了兩只生鐵牛。近來,潮州政府修復了廣濟橋對面的古城墻與城門,使廣濟橋與城門城墻為一體,成為潮州的一個有獨特風格的旅游點。錦繡潮汕燈彩樂園:2014年9月3日錦繡潮汕燈彩樂園開園,該園以潮汕民俗、文化及精神為元素,以“獨特性、時代性、持續(xù)性、創(chuàng)新性”為理念打造的全國首個以常態(tài)化燈彩博覽為主題的特色景區(qū),是中國最大的燈彩博覽園。它突破了以往燈會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形式,以傳統(tǒng)工藝和現(xiàn)代高科技相結合,充分展現(xiàn)潮汕地區(qū)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和時代新風。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2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