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石雞:別名歐石雞_朵拉雞_紅腿雞_嘎嘎雞_美國鷓鴣,為雞形目、雉科、石雞屬鳥類,原產于歐洲、亞洲,包括西伯利亞、阿富汗、伊拉克、伊朗以及中國。棲息于低山丘陵地帶的灌木叢、巖石坡、沙石坡、平原、草原、荒漠等地區(qū)。也會出現(xiàn)在葡萄園,橄欖樹林和農田中。1830年命名,共14個亞種。
伊拉克、巴基斯坦國鳥,比山鶉稍大,兩脅有十余條明顯的斜斑,黑色或栗色,如肋骨一般。清晨和黃昏時,雄雞常站在光裸的巖石上或高處引頸高聲鳴叫,似“嘎嘎嘎”或“嘎拉、嘎拉”聲,故當?shù)厝罕姺Q之為“嘎嘎雞”。
歐石雞形態(tài)特征 >
頭體長27-37cm,重440-580g。石雞頭頂至后頸紅褐色,額部較灰,頭頂兩側亦沾淺灰色,眼上眉紋白色沾棕。有一寬的黑帶從額基開始經過眼到后枕,然后沿頸側而下,橫跨下喉,形成一個圍繞喉部的完整黑圈。嘴、腳珊瑚紅色。虹膜栗褐色,嘴和眼周裸出部以及腳、趾均為珊瑚紅色、爪烏褐色。
歐石雞生活習性 >
性喜集群。留鳥。白天活動,性喜集群,有時白天成群竄到靠近山坡的農田地中覓食,遇驚后徑直地朝山上迅速奔跑。緊急情況下亦飛翔,飛翔能力強且迅速,但飛不多遠即落入草叢或灌叢中。
歐石雞飼養(yǎng)方法 >
養(yǎng)殖石雞有籠養(yǎng)和平養(yǎng)兩種。平養(yǎng)種石雞應設網室,門窗均要加網,防止飛逃。一般以籠養(yǎng)為主,籠舍大小一般為2m×3m×2m。野生主要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芽、嫩葉、漿果、種子、苔蘚、地衣和昆蟲為食,也常到附近農地取食谷物。人工飼養(yǎng)成鳥可喂粒料和混合料。粒料為碎玉米、高粱、稻子、谷子等?;旌狭蠟橛衩酌?0%、豆餅面25%、麩皮10%、高粱面10%、大麥渣15%、魚粉6.5%、骨粉3%、鹽0.5%等,另加熟雞蛋或碎肉、活蟲,青菜或野草粉等青綠飼料,每天上、下午各喂一次。
歐石雞雌雄分辨 >
雌雄在羽色上一樣,僅在大小上有些不同。
歐石雞繁殖方式 >
繁殖期4-6月。4月中下旬即開始發(fā)情,期間天剛亮即開始鳴叫,偶爾亦出現(xiàn)雄雞間的爭偶斗爭。每窩產卵7-17枚,偶爾有多至20枚的。5月初開始產卵,1天1枚,雌鳥產完卵后,常不聲不響地從山溝飛出,轉到雄鳥近旁,然后與雄雞相對“嘎嘎”地叫個不停。卵棕白色或皮黃色、具暗紅色大小不等的斑點,重19-20g。雛鳥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跟隨親鳥活動。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8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