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美學(aesthetics of dance )是研究舞蹈審美特質的一門科學,也是一般美學和舞蹈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
學科簡介 舞蹈美學舞蹈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至今還在初創(chuàng)階段,然而舞蹈卻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態(tài)之一。自原始部落社會起始,舞蹈在人們的生活中就具有巨大的意義。
關于舞蹈美的探討,在古代哲學家、思想家和藝術家的著作中早已有所涉及;在近現代的舞蹈理論中,愈來愈趨向對舞蹈的特殊規(guī)律及其本質的探求,為舞蹈美學從一般美學和舞蹈理論中獨立出來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舞蹈理論 重點研究舞蹈藝術和社會現實生活的關系、舞蹈藝術的特征、舞蹈藝術的發(fā)展規(guī)律等問題。
舞蹈和其他藝術一樣,都是反映人類社會生活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舞蹈和其他藝術的主要區(qū)別在于藝術表現工具和表現手段的不同。舞蹈藝術的主要表現工具是人的身體,主要表現手段是人體的舞蹈動作。
舞蹈是一種以人體的動態(tài)形象反映人類社會生活的最古老的藝。
在探討舞蹈美的歷史過程中,一個值得重視的事實是,古代文獻中有關舞蹈的論述,往往是融合在音樂和戲劇中求其真善美的關系。
如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他晚年的著作《法律篇》中,把舞蹈的美和善等同起來,認為表現出身心德行的那些形象和曲調,就毫無例外是好的,好的就是美的(好壞在希臘文里往往是指善惡),美在道德內容而不在技巧。柏拉圖以貴族統(tǒng)治的倫理觀點,把善作為審美的絕對標準。
他雖然承認藝術是現實世界的模擬,但在他心目中的現實世界卻是理性世界的影子,藝術不過是“影子的影子”。中國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主張樂舞應當盡善盡美,而善則是美的主要標準。
在儒家美學思想影響下編寫的一部《樂記》,提出了以善為準則的審美標準。在物和心的關系上,認為人心被感動是受客觀事物的刺激,表明了樸素唯物論觀點,這和柏拉圖的客觀唯心主義是有區(qū)別的。
儒家美學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占有統(tǒng)治地位,把樂舞納入了禮的范疇,強調禮樂的社會功能,把它作為鞏固封建統(tǒng)治的手段之一。印度古代的《樂舞論》(又稱《演劇論》,古代印度舞蹈與戲劇不分,梵文是用同一個字表達兩種意思。
作者婆羅多)中認為舞蹈是神創(chuàng)造,為神服務的。《樂舞論》中提出了情和味的關系,即情感所至,味隨之,也是一種舞蹈美學思想。
以上從古希臘、中國、印度具有代表性的論著中,可以看出舞蹈美學的萌芽思想。
我國當代美學研究在引進、學習西方美學的基礎上,已有一個多世紀的發(fā)展歷程。
從首次引進西方美學理論始,經建國后五、六十年代的美學大討論到八十年代的美學熱,直至今天美學研究的深化,在理論體系的建構上,我國當代美學基本上形成了以實踐美學為主流的當代美學理論體系。在這樣一個大的理論背景下,朱立元先生在長期對西方美學理論進行系統(tǒng)把握和全面研究的基礎上,也在不斷思考著我國當代美學、文藝學的理論構建問題。
在他的一系列論著中,已充分體現了他對實踐美學的理論發(fā)展和完善的思考,體現了他在實踐本體論基礎上建構當代美學的努力,并已基本形成了以實踐概念為核心的實踐本體論美學??梢哉f,他對實踐本體論美學的理論思考,是對我國當前美學研究的一大突破和推進。
本文擬結合朱先生的一些論著,對他的實踐本體論美學的基本內涵和基本理論構架,以及在美學研究實踐中的具體貫徹作一初步闡述。
唐代舞蹈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繼承傳統(tǒng),廣采博收,富于創(chuàng)新。
②形式多樣。大型舞蹈,人數多至數百人,遠遠超過古制“天子用八佾”──64人的慣例,服飾豪華,場面富麗堂皇、宏偉壯觀;小型舞蹈,技藝精湛、表演藝術水平高,引人入勝。
③唐代舞蹈雖形式多樣,風格各異,但總的說來,具有開朗明快、健康挺拔的基調。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強盛的唐帝國朝氣蓬勃、昂揚向上的時代風貌。
④創(chuàng)造了特有的舞蹈分類,如燕樂、健舞、軟舞、大曲、歌舞戲等。繼承創(chuàng)造了舞蹈動作的某些術語,如大垂手、小垂手、搖、送、等。
尤其重要的是,還創(chuàng)造了記錄舞蹈的畫圖和文字譜,如《破陣樂》舞圖、《南昭奉圣樂》舞圖和敦煌舞譜,這是舞蹈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⑤對鄰國的影響深遠。
唐代舞蹈曾流傳至日本、朝鮮、越南、印度等國。日本至今仍將唐代傳去的中國樂舞稱“唐樂”。
朝鮮的《進饌儀軌》一書,刊載了傳入朝鮮的唐代名舞《春鶯囀》、《劍器》等舞圖,所記各舞歷史沿革與中國史籍記載相同。漢魏南北朝的舞蹈為隋唐樂舞的繁榮打下了基礎,隋代打開了唐代舞蹈高度發(fā)展的序幕,五代十國是將唐代舞蹈向宋代傳遞的承前啟后階段。
唐代舞蹈不僅對宋代舞蹈,而且對宋元以來的戲曲藝術都有深遠的影響。
對舞蹈藝術作全面、系統(tǒng)、歷史的研究的一門科學。
舞蹈學包括舞蹈理論、舞蹈歷史和舞蹈鑒賞 3個主要部分。 舞蹈理論 重點研究舞蹈藝術和社會現實生活的關系、舞蹈藝術的特征、舞蹈藝術的發(fā)展規(guī)律等問題。
舞蹈和其他藝術一樣,都是反映人類社會生活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舞蹈和其他藝術的主要區(qū)別在于藝術表現工具和表現手段的不同。舞蹈藝術的主要表現工具是人的身體,主要表現手段是人體的舞蹈動作。
舞蹈是一種以人體的動態(tài)形象反映人類社會生活的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舞蹈起源于對生產勞動、戰(zhàn)斗、社會生活動作的模擬再現,圖騰崇拜和表現、交流思想感情的內在沖動。
從簡單的模擬再現,到復雜的概括表現,是舞蹈藝術發(fā)展的必然進程。從群眾自娛性、社交性、禮儀性的抒發(fā)單一情緒的生活舞蹈,到表現繁復多樣的社會生活內容,形成多種舞蹈形式和體裁的藝術舞蹈,是舞蹈藝術從初級到高級的發(fā)展歷程。
在舞蹈藝術的歷史發(fā)展中,舞蹈家們?yōu)榱藬U大表現生活題材的范圍和豐富舞蹈藝術的表現能力,不斷從文學、戲劇、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中汲取滋養(yǎng),逐步形成高度發(fā)展的綜合性舞臺表演藝術。舞蹈源于生活,又對生活予以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舞蹈 藝術具有認識、教育、審美、娛樂、交誼、健身等功能和作用。 舞蹈理論的研究又分為基本理論和應用理論兩個主要門類。
舞蹈基本理論主要包括:舞蹈和生活的關系及其相互作用,舞蹈藝術的本質和特性、舞蹈的起源和發(fā)展、舞蹈的內容和形式、舞蹈的種類和體裁、舞蹈和其他藝術的關系等基本問題。舞蹈應用理論主要包括:舞蹈創(chuàng)作理論(或稱舞蹈編導理論)、舞蹈表演理論和舞蹈教育理論等。
舞蹈創(chuàng)作理論主要研究舞蹈創(chuàng)作的一般規(guī)律和創(chuàng)作各類體裁舞蹈的特殊規(guī)律、舞蹈創(chuàng)作的過程、舞蹈的創(chuàng)作方法,以及舞蹈編導所應具備的專業(yè)知識、能力和技巧。舞蹈表演理論主要研究舞蹈演員如何以自己身體為工具和手段,塑造出鮮明、生動的舞蹈形象,深刻地反映和表現廣闊和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以使觀眾在舞蹈的審美活動中思想上受到強烈的感染和鼓舞、情感上受到陶冶和凈化;以及舞蹈演員所應具備的條件、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和技巧能力。
舞蹈教育理論主要研究訓練和培養(yǎng)創(chuàng)作、表演、教學、理論研究等各種專業(yè)舞蹈人才的方法,必修的主要專業(yè)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大綱制定的原則等,通過對各種舞蹈人才的培養(yǎng),以期達到在 繼承、保存、創(chuàng)造、發(fā)展、提高和普及舞蹈文化方面保持其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 由于舞蹈藝術的豐富性和復雜性,也由于各人研究方法和側重面的不同,舞蹈理論的研究必然要向多方面發(fā)展,產生各種不同的新科目。
如從社會學(包括民俗學、倫理學)、美學、心理學、生理學的角度來對舞蹈進行研究,就形成和發(fā)展起舞蹈社會學、舞蹈美學、舞蹈心理學、舞蹈解剖生理學等一些新的學科。進入80年代以來,中國有些舞蹈理論家已經開始從事這些學科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發(fā)表了一些學術論著,目前仍處于開創(chuàng)建設階段。
舞蹈歷史 這門學科既屬于歷史學的范疇,又是舞蹈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舞蹈藝術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和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并對歷史上促進舞蹈藝術前進和發(fā)展的一些著名舞蹈家和舞蹈作品作出客觀的歷史的評價。
任何時代的舞蹈藝術的存在和發(fā)展都受其社會的經濟基礎的制約,同時還受其社會政治、思想、倫理道德、審美意識、文化藝術思潮等的影響。研究各個歷史時期、各個民族舞蹈藝術從內容到形式的發(fā)展和當時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關系,以及各個國家各個民族舞蹈文化的交流活動,對促進舞蹈藝術的繁榮發(fā)展也是舞蹈歷史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舞蹈歷史,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研究,就要從舞蹈的歷史現象出發(fā),理出舞蹈的歷史發(fā)展線索,展示出舞蹈歷史的發(fā)展過程;從舞蹈學的角度來研究,就要求通過舞蹈歷史的發(fā)展進程,進一步探索舞蹈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對其作出理論的說明,從而達到歷史的研究和邏輯的研究相結合。研究過去舞蹈藝術的歷史進程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就能更好地了解和認識今天舞蹈發(fā)展的現狀,并從舞蹈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中,預示出未來舞蹈藝術發(fā)展的方向。
舞蹈藝術是人類極為豐富多樣的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研究它的歷史,必須分類來進行。如以國家和地區(qū)來劃分,就有國家、地區(qū)和整個世界的舞蹈史。
例如中國舞蹈史、歐洲舞蹈史;世界舞蹈史等。如以舞蹈藝術的形式和體裁來劃分,就有中國舞劇史、中國民間舞蹈史、世界芭蕾史、歐美現代派舞蹈史等。
如以時代來劃分,就有舞蹈通史、舞蹈斷代史;中國舞蹈史則可分為中國舞蹈通史、中國古代舞蹈史、中國近現代舞蹈史等;再細分,中國古代舞蹈史還可分為唐代舞蹈史、宋代舞蹈史等。 舞蹈鑒賞 是舞蹈學中最活躍、最有群眾性和社會性的一個方面,是研究舞蹈欣賞、舞蹈評論和舞蹈作品如何取得和加強其社會效果的一門科學,它和舞蹈編導、舞蹈演員的創(chuàng)作、表演以及廣大群眾舞蹈審美藝術實踐有著最為密切的聯系。
舞蹈欣賞主要研究舞蹈欣賞的性質和作用,舞蹈欣賞和舞蹈創(chuàng)作、舞蹈評論的關系,舞蹈欣賞活動所應具備。
是會展專業(yè)的一門選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tǒng)了解美知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美學研究的對象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與創(chuàng)作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與研究,分析美的能力.了解美學學科的歷史與現狀,理解美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與人文品格,把握什么是美學.以怎樣把握美的存在為問題道,結合美學史主要理論觀念,了解生活美,藝術美等存在形態(tài),理解優(yōu)美,崇高等表現形態(tài),掌握形態(tài)分析的基本方法.以美的本質是什么為基本問題,了解美學的根本問題及其特征,理解研究美本質的方法與思路,把握美的本質. 以美與藝術回關系為核心問題,了解藝術的分類,理解藝術的本質,把握藝術作品的特征,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與方法,藝術接受的過程與特點,培養(yǎng)藝術感受與分析能力.以美與社會的關系為核心問題,從社會學角度審視美的社會條件與社會價值,功能,主要了解美學史上美答育思想,掌握美育的基本功能與特點,理解運用美育的基本途徑與方法. 美學考察 鞏固學生對美學基礎理論和知識的掌握,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感悟,審美實踐,審美研究能力。
是會展專業(yè)的一門選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tǒng)了解美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美學研究的對象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與創(chuàng)作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與研究,分析美的能力.
了解美學學科的歷史與現狀,理解美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與人文品格,把握什么是美學.
以怎樣把握美的存在為問題,結合美學史主要理論觀念,了解生活美,藝術美等存在形態(tài),理解優(yōu)美,崇高等表現形態(tài),掌握形態(tài)分析的基本方法.
以美的本質是什么為基本問題,了解美學的根本問題及其特征,理解研究美本質的方法與思路,把握美的本質.
以美與藝術關系為核心問題,了解藝術的分類,理解藝術的本質,把握藝術作品的特征,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與方法,藝術接受的過程與特點,培養(yǎng)藝術感受與分析能力.
以美與社會的關系為核心問題,從社會學角度審視美的社會條件與社會價值,功能,主要了解美學史上美育思想,掌握美育的基本功能與特點,理解運用美育的基本途徑與方法.
美學考察
鞏固學生對美學基礎理論和知識的掌握,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感悟,審美實踐,審美研究能力.
論高校舞蹈教育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作用 21世紀世界科技、經濟、社會大變革對教育提出新挑戰(zhàn)。
高等素質教育必須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注重培養(yǎng)一專多能高素質的人才。素質教育做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給教育教學奠定了寬闊的視野,給高校教學提出了新概念,提供了新空間。
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藝術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舞蹈在藝術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
舞蹈是以經過提煉、組織和美化了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人們的社會生活;它起源了勞動,又與文學、音樂、美術相伴而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之一。以肢體的造型、音樂的節(jié)奏和豐富的情感為基本要素,鮮明地反映人們的思想,生動地塑造人生形象,表達了人們的審美需求,同時又培養(yǎng)了人們優(yōu)美的舉止和正確的體態(tài)。
舞蹈教育可以達到藝術教育的最高境界,它能夠充分展示人的生命和內心世界的共鳴,使生命一次又一次的燃燒升華。 隨著社會對全面素質人才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在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頒發(fā)之后,為了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具有時代特性和健康向上、高雅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培養(yǎng)高素質的合格人才,各高校都在加強和完善藝術教育,并將舞蹈教育作為素質教育課程之一引進校園。
在高校開設舞蹈教育課程,其目的并不是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專門的舞蹈家,而是把它作為一種審美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鑒賞能力,提高舞蹈欣賞水平,最終達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藝術素養(yǎng)。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需要一個過程,舞蹈教育和高校素質教育的主旨是通過欣賞、創(chuàng)作、訓練、表演,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的教育,開發(fā)他們的潛在能力,從而為社會主義培育新人。
在人們審美需求的作用下,舞蹈教育對當代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功能日益凸顯。 一、舞蹈教育對德育教育的作用 我國著名舞蹈家吳曉邦曾說過:“藝術以它的感染力去培養(yǎng)人們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質,鼓舞人們的樂觀主義和進取精神”,古希臘的柏拉圖也同樣把審美教育視為道德教育的一種特殊方式或補充手段,將審美教育從屬于道德教育。
在高校開設舞蹈課程,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舞蹈知識、原理的講解,能使學生對舞蹈藝術有更深一步的認識、理解,能逐步養(yǎng)成他們積極、樂觀的思想情緒,這無形中有助于共產主義理想的形成;我國悠久的舞蹈傳統(tǒng)和豐富多彩的民間舞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集體舞蹈在教學、訓練、排練、表演方面都有嚴格的統(tǒng)一性、強制性,可以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協(xié)作的配合意識,加強紀律觀念;力量型的舞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勇敢、豪邁和進取的精神;抒情性舞蹈可以豐富學生細膩的情感,抒發(fā)愛國熱情;嚴格的訓練可以磨練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應該說在高校開展舞蹈教學是通過大學生自己參與、自己感受、自己體驗的形式來實現的,真正起到了寓教于樂和自我教育的原則,有著書本知識及其他形式不可代替的作用,它完全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更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舞蹈教育對智育教育的作用 很多人認為舞蹈教學只屬于技能訓練而沒有知識傳授的內容,其實不然,大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單純自身專業(yè)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應是對潛能的全方位開拓與挖掘。舞蹈藝術是通過一定的人體形態(tài)、表情和樂曲表現思想感情的藝術,舞蹈藝術審美的過程是經過人的大腦的形象思維方式并伴隨人的情感體驗完成的。
從生理上講,人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分別處于大腦的左右兩區(qū),并有著不同分工和相互聯系。左腦以語言活動、閱讀理解、數學計算等活動占優(yōu)勢,而右腦以形象感知、時空概念、藝術欣賞、調動感情和情緒等活動為主。
舞蹈本身也可以豐富人的聯想力、幻想力、想象力,在感受舞蹈的過程中,發(fā)散性思維可以得到長期的發(fā)展,從而可以促使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技能的不斷增強,促進身心健康。實踐證明,學習成績優(yōu)異者中絕大多數具有舞蹈特長。
三、舞蹈教育對體育教育的作用 舞蹈是一種高級的藝術化的強身健體運動,它對體育教育的作用是非常直接而明顯的。美國著名舞蹈家沃爾特·特里通過自身的觀察和分析,從多方面探討了舞蹈藝術的社會功能,他強調舞蹈藝術對人的體力和情感、對人的協(xié)調和健康都有一定的作用。
他說“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發(fā)展身體肌肉,調整肌肉,保持身體平衡;舞蹈練習、舞蹈節(jié)奏,用于治療,可以幫助受傷的肉體和挫折的心靈復原。舞蹈在這一方面便是一種鍛煉了。”
高校舞蹈教育對于人體的形態(tài)要求不象專業(yè)舞蹈教學那么嚴格,但也在不斷的訓練過程中糾正學生不良的自然體態(tài),有助于訓練和保持良好的體形和姿態(tài)。同時舞蹈還可以增強體質,健身祛病。
譬如,在進行身體專門素質訓練方面,象力量、柔韌性、控制力、穩(wěn)定性、協(xié)調性、靈活性和耐力等,都有助于大學生身體各器官系統(tǒng)得到全面發(fā)展。又如在舞蹈素質訓練中挺胸抬頭不僅可以使胸部得到充分擴展,也使學生在氣質和。
對你所說的nobody不怎么了解,但對街舞、太空步、現代舞比較感興趣,希望以此回答,讓你滿意.下面是個人觀點,僅做參考。
像nobody這種舞蹈,我會覺得它美麗的美學基礎是什么?
美麗不是局限于某一種事物,而是如同生活一樣多彩多姿。美是相通的,就如同人的身體健康,既可以參加體育運動,也可以從事生產勞動。具體的美和表演者的生活經歷與社會綜合影響下形成的獨到見解、思想等密切相連。比如楊麗萍不是舞蹈學院畢業(yè)的,但是她的舞蹈風格卻別具一格;李小龍不是職業(yè)拳手,但他的造詣和影響,比一般的拳手大的多;錢學森不是帶兵打仗的,但獲得的軍銜,確是許多身經百戰(zhàn)的指揮官都難以夢想的。美也如此,并非某一種舞蹈才是美的,要知道先有實際的舞蹈,才有所謂的舞蹈美學,具有總結、指導的意義。但是真理源于生活實踐,而非章程教條,顯然在有沖突的時候,必然會重新審視對美的概念,彌補的美的全部。這個全部明顯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完成,而是隨生活一起發(fā)展的,完善的。
它模仿了什么?它究竟?jié)M足了人們什么樣的憧憬呢?
藝術是概述人的思想,形象只是引導人進入這種思想的道路,所以模仿什么不是最重要的,而在于對人心靈的震撼。人的憧憬有很多種,比如高尚的道德,深刻的見解,獨特的思想等等,一定意義上,舞蹈表演的結果成功與否,和舞蹈表演者的高尚的道德,深刻的見解,獨特的思想等等相關,說直接了就是通過舞蹈來讀懂這個人表達的內心世界。當然,并非一定要高深的,卻必須是真摯的、熱烈的、誠實的。就像讀一篇日記,不是很重要,但是很真實,甚至尷尬,但表現手法卻相當巧妙,讓自己覺得生活就是這樣,自己也有這樣的經歷和感受;或對其思想推崇、或拒絕,但卻觸動了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對生活的理解更深,更全面。一樣你看到nobody,是想告訴你世界上還有除了這還有更加美好的東西,有很多更具吸引人的舞蹈,或許你沒有見到呢?-----對生活充滿美好的期望。
事實上,舞蹈欣賞的過程或一筆略過,或3月不知肉味,這有與欣賞者的涵養(yǎng)、經歷等等相關。
它提供了什么樣的暗示,來讓人們感到滿足?
以前的舞蹈節(jié)奏和現代的工業(yè)環(huán)境很不相稱,以前時間寬松,現代上學的孩子都是忙的,而且社會的發(fā)展趨勢是要學快的以便迅速利用,誰還會學武術20年,再創(chuàng)江湖呢?于是具有現代意義快節(jié)奏的舞蹈,滿足了年輕人活躍的思想、快速的思維、和大膽的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你就迷念上她了,自己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大凡傳統(tǒng)的舞蹈家對此卻并無好感,因為還缺乏必要的文化涵養(yǎng),底蘊不足。
就像唱歌一樣,愛、愛、愛----這是年輕人的口號;但是爺爺奶奶輩就不愛了么,顯然不是,但卻表現的更加含蓄、深沉、和接近生活。否則怎么流行離婚呢?這里扯的遠了----
如果它沒有模仿什么,那么它的魅力究竟建立在什么體系之上?
能夠表演的,多少是有一定舞蹈基礎和思想的,只是現實的生活使她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才形成你看到的東西。顯然,是站在其它舞蹈的肩膀上,就像李小龍武術,一般是學不到的,盡管你可以捕風追影,但是永遠和他相差很遠。如果你去把它學過的武術通通再學一篇,則有可能超越。就像現在的視頻軟件不能在最初的DOS系統(tǒng)上運行一樣-----基礎不同。
最后,這種舞蹈風靡的背后,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社會變革在起作用?
依然是現實的生活環(huán)境,也正由于此,我們再追逐新意的同時,也丟掉了許多千人留下的寶貴財富,比如唐三彩、劍舞等等,尤其是漢人到現在基本沒有傳統(tǒng)的民族舞蹈了,這和追求生活分不開的,畢竟藝術要有生活支撐才能發(fā)展、壯大;美國也一樣哦,非洲的音樂舞蹈可有味道,但都是在美國發(fā)展出的(基于商業(yè)利益),否則你又怎么會知道街舞、現代舞(也是非本地特產,源于歐洲)呢。
人類文明、文化的哪種改變,孕育了這種藝術模式?
工業(yè)革命的沖擊,和現實生活的壓力,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當你看到那些凌空旋轉、地面倒立的技巧何嘗不心動,表達的是對生活的信心!
現代舞必然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脫胎于某些傳統(tǒng)舞蹈。那么,因為什么我們的文化選擇了這種改變?
因為適應了我們的生活,所以許多歷史上風靡的舞蹈都只能聽聽老人的傳說了,或許到了某個年代還會懷念的,也許會找到,也許找不到。誰叫生活這么豐富呢,讓我們有不停的追求??!
終于回答完了,給我加分吧!
希望如你所愿。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74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