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排球基本技術主要有準備姿勢和移動、(傳球)、(墊球)、(扣球)、(發(fā)球)、(攔網)。
4.排球“中一二”進攻戰(zhàn)術是由前排中間3號位隊員將球傳給(4,2號位)隊員進攻的組織形式。
5.排球比賽是由每對6人,在長(18)米,寬9米,中間用球網隔開的場地上進行的運動。
6.排球戰(zhàn)術“四二配備”就是由(2個)二傳,4個進攻隊員組成的陣容。
7.排球運動的特點是具有廣泛的群眾性,激烈的對抗性,技術的全面性,及高度的技巧性,體現嚴密的(組織性)性。
9.罰球區(qū)的高度為()米。(題目有問題)
10.墊球的動作要領一插、(二夾)、三抬。
二。判斷
1.目前國際排球比賽采用(b)得分制。A發(fā)球 B每球
2.排球比賽每局暫停有(a)次。A2次 B3次 C4次
4.排球“中一二”進攻,二傳站在(b)位置。A2號位 B3號位 C4號位
5.排球采用5局3勝制,每局25分。第五局決勝局為(a)分 A15 B20 C25
6.排球比賽每次暫停時間為(a)秒。 A30 B60 C90
7.對方4號位進攻,本方進行單人攔網,應該是(2)號位攔網。
8.接發(fā)球的目的是(b)A把球墊過網 B爭取到位組織進攻 C把球墊高
9.場區(qū)的前后劃分是為了限止比賽中的那些技術動作(a)
A 防止后排隊員進攻起跳點;B限止自由人傳球組織進攻;C限止后排隊員到前場區(qū)救球
10某隊請求暫停與換人,應向哪個裁判員提出(b)。
A第一裁判員;B第二裁判員;C記錄臺
比賽場地長18米、寬9米,由中線將球場分為兩個相等的場區(qū),中線設置長9.50米、寬1米的球網。男子網高2.43米,女子網高2.24米。球由皮革制成外殼,內裝用橡皮或類似物質制成的球膽,重260~280克。1912年規(guī)定雙方上場的運動員必須輪轉位置。1917年規(guī)定每局為15分。1918年規(guī)定上場運動員每隊為6人。1922年規(guī)定每方必須在3次以內將球擊過網。比賽方法以前采用發(fā)球得分制,1998年10月28日國際排聯(lián)決定改為每球得分制,仍為五局三勝,前四局每局先得25分者為勝,第五局先得15分者為勝,若出現24平或14平時,要繼續(xù)比賽至某隊領先2分才能取勝。
基本技術分為六大項 :準備姿勢和移動、傳球、墊球、發(fā)球、扣球、攔網。
準備姿勢和移動:準備姿勢就是準備迎接各種來球的身體姿勢。在排球比賽中攻防的多數技術都是在準備姿勢或快速移動后完成的,因此它是完成各項基本技術的基礎。移動的作用是為了接近球,保持好人與球的位置關系,以保證擊球動作的合理。
比賽中常用的移動步法有滑步、交叉步、跨步和跑步 。
傳球:傳球是在額前上方用雙手(或單手)借助蹬地 、伸臂動作,通過手腕手指的彈擊力量來完成的擊球技術動作。傳球主要作用是把接起的球傳給前排隊員進攻。一個隊的進攻能力能否充分發(fā)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隊的傳球水平。為了爭奪網上優(yōu)勢,使進攻戰(zhàn)術快速多變,二傳手更起著核心作用。
墊球:是在距腹前一臂距離處借助蹬地、抬臂動作,用雙手前臂的前部,利用來球的反彈力將球擊出的技術動作 。墊球在比賽中多用于接發(fā)球、接扣球和接攔回球,是比賽中爭取多得分、少失分由被動變主動的重要技術。
發(fā)球:由隊員自己拋球,用一只手將球從網上空兩標志桿內擊入對方場區(qū)的技術動作。發(fā)球是比賽和進攻的開始 。是排球技術中唯一不受別人制約的技術動作。攻擊性強的發(fā)球不僅可以直接得分,還能破壞和削弱對方的進攻,打亂對方的部署,在心理上給對方造成威脅。
扣球:跳起在空中用一只手臂作弧形揮動 ,用手將本方場區(qū)上空的球,從兩標志桿內的球網上空擊入對方場區(qū)的技術動作??矍蛟诒荣愔惺沁M攻最積極最有效的武器,因此是得分、得權的主要手段。
攔網:隊員在網前以腰部以上身體任何部位主要是手臂、手掌,在球網上沿阻擋對方擊球過網的技術動作。攔網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線,是反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攔網可將對方有力的扣殺攔起,減輕后排防守的壓力,為本方組織反攻創(chuàng)造條件。攔網能把對方的扣球直接攔回、攔死,在比賽中是得分、得權的重要手段之一。
排球戰(zhàn)術:可分為個人戰(zhàn)術和集體戰(zhàn)術兩大類 。個人戰(zhàn)術即個人根據場上情況有目的地運用技術的過程,分為發(fā)球、一傳、二傳、扣球、攔網 、后排防守6項個人戰(zhàn)術 。集體戰(zhàn)術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隊員之間有組織、有目的的集體協(xié)同配合。集體戰(zhàn)術包括進攻戰(zhàn)術和防守戰(zhàn)術。進攻戰(zhàn)術是指在接對方發(fā)、扣、攔、傳、墊過來的球后,全隊所采取的有目的、有組織的進攻行動。進攻形式包括強攻、快攻、兩次球及其轉移。強攻指在沒有同伴掩護的情況下,強行突破對方攔防的進攻。快攻指扣擊二傳傳出的各種平、快球,以及用這些平、快球作掩護所組成的各種戰(zhàn)術配合。兩次球及其轉移指當一傳來球較高,又在網前適合扣球的位置,前排隊員可跳起直接進行扣球。如對方攔網嚴密,可在空中把球轉移給其他隊員的進攻打法 。防守戰(zhàn)術包括4種陣形 :接發(fā)球站位陣形、接扣球防守陣形、接攔回球保護陣形及接傳、墊球防守陣形。
不知道夠細了沒有,還有規(guī)則要嗎?
1.每場排球比賽開始時,站在靠近網前的( )為前排。
A. 1、2、3號位 B. 2、3、4號位 C. 1、5、6號位
2.排球比賽是從( )開始的。
A.發(fā)球 B.傳球 C.扣球
3.排球運動起源于( )年。
A.1896 B. 1895 C. 1760
4.排球運動起源于( )。
A.中國 B.美國 C.德國
5.世界杯排球賽每隔( )年舉行一次。
A.2 B.3 C.4
6.在80年代中期,我國女排獲得了( )的稱號。
A.三連冠 B.四連冠 C.五連冠
7.每場正式比賽為( )制。
A.五局二勝 B.五局三勝 C.五局四勝
8.排球運動是( )傳入我國的。
A.20世紀 B.19世紀 C.18世紀
9.扣球時的擊球點應保持在( )。
A.最高點 B.最低點 C.一般
10.扣球時,手的接觸球部位應是( )。
A.掌根擊球 B.手指擊球 C.全掌包滿
11.陣容配備主要有( )配備兩種。
A.“四二”和“五一” B.“三三”和“五一”
C.“四二”和“三三”
12.比賽時,隊員用腳觸球成為好球時應判為( )。
A.范規(guī) B.成死球 C.繼續(xù)進行比
13.成人排球比賽男子網高為( )米。
A.2.35 B.2.41 C.2.43
14.成人排球比賽女子網高為( )米。
A.2.24 B.2.21 C.2.29
15.排球比賽,發(fā)球的順序應按( )方向輪轉發(fā)球。
A.逆時針 B.順時針 C.倒時針
16.正面雙手傳球時上體的動作應( )。
A.直立 B.后仰 C.前傾
17.正面雙手傳球的擊球點基本保持在額前上方約( )處。
A.20厘米 B.10厘米 C.50厘米
18.排球比賽采用每球得分制,決勝負時僅領先( )得勝。
A.2分 B.4分 C.6分
19.第一裁判員鳴哨后,發(fā)球隊員應在( )秒內將球發(fā)出。
A.8 B.6 C.5
20.正面上手發(fā)飄球時,擊球的用力( )。
A.短促,突然 B.一直送出去 C.持續(xù),迅猛
21.從上一局裁判鳴哨比賽結束,到下一局裁判鳴哨發(fā)球為止,局間休息( )。
A.1分鐘 B.3分鐘 C.5分鐘
22.每局比賽每隊換人不得超過( )以上,自由人除外。
A.7人次 B.6人次 C.5人次
23.我國從( )年開始推廣6人制排球賽。
A.1951年 B.1954年 C.1960年
24.腳步移動過程中,腳的著地和發(fā)力部位都應是( )部分
A.全腳掌 B.腳跟 C.前腳掌
25.正面上手發(fā)飄球時,擊球的用力( )。
A.短促,突然 B.一直送出去 C.持續(xù),迅猛
答案
BABBC
CBAAC
ACCAB
BAAAA
BBACA
【排球技術】 基本技術分為六大項:準備姿勢和移動、傳球、墊球、發(fā)球、扣球、攔網。
準備姿勢和移動:準備姿勢就是準備迎接各種來球的身體姿勢。在排球比賽中攻防的多數技術都是在準備姿勢或快速移動后完成的,因此它是完成各項基本技術的基礎。
移動的作用是為了接近球,保持好人與球的位置關系,以保證擊球動作的合理。 比賽中常用的移動步法有滑步、交叉步、跳步跨步和跑步。
傳球:傳球是在胸部及以上部位用雙手(或單手)借助蹬地、伸臂動作,通過手腕手指的彈擊力量來完成的擊球技術動作。傳球主要作用是把接起的球傳給其余隊員進攻或直接進攻。
一個隊的進攻能力能否充分發(fā)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隊的傳球水平。為了爭奪網上優(yōu)勢,使進攻戰(zhàn)術快速多變,二傳手更起著核心作用。
墊球:是借助蹬地、抬臂動作,用雙手前臂的前部,利用來球的反彈力將球擊出的技術動作。墊球在比賽中多用于接發(fā)球、接扣球和接攔回球,是比賽中爭取多得分、少失分由被動變主動的重要技術。
發(fā)球:由隊員自己拋球,用一只手將球從網上空兩標志桿內擊入對方場區(qū)的技術動作。發(fā)球是比賽和進攻的開始。
是排球技術中唯一不受別人制約的技術動作。攻擊性強的發(fā)球不僅可以直接得分,還能削弱乃至破壞對方的進攻,打亂對方的部署,在心理上給對方造成威懾。
扣球:跳起在空中用一只手臂作弧形揮動,用手將本方場區(qū)上空的球,從兩標志桿內的球網上空擊入對方場區(qū)的技術動作。扣球在比賽中是進攻最積極最有效的武器,因此是得分、得權的主要手段。
抹球:二傳或進攻手用單手將球從網上迅速抹帶使其快速而出其不意的進入對方球場的擊球方式,是為彌補一傳墊球過高即將造成探頭失誤而采用的一種補救式打法,但有時也會刻意采用這種打法以形成兩次球打發(fā)。 攔網:隊員在網前以腰部以上身體任何部位主要是手臂、手掌,在球網上沿阻擋對方擊球過網的技術動作。
攔網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線,是反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攔網可將對方有力的扣殺攔起,減輕后排防守的壓力,為本方組織反攻創(chuàng)造條件。
攔網主要是給對方扣球手以心理壓力迫使其出現失誤,攔網可以減緩球速,甚至能把對方的扣球直接攔回、攔死,在比賽中是得分、得權的重要手段之一。 排球戰(zhàn)術:可分為個人戰(zhàn)術和集體戰(zhàn)術兩大類。
個人戰(zhàn)術即個人根據場上情況有目的地運用技術的過程,分為發(fā)球、一傳、二傳、扣球、攔網、后排防守6項個人戰(zhàn)術。集體戰(zhàn)術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隊員之間有組織、有目的的集體協(xié)同配合。
集體戰(zhàn)術包括進攻戰(zhàn)術和防守戰(zhàn)術。進攻戰(zhàn)術是指在接對方發(fā)、扣、攔、傳、墊過來的球后,全隊所采取的有目的、有組織的進攻行動。
進攻形式包括強攻、快攻、兩次球及其轉移。強攻指在沒有同伴掩護的情況下,強行突破對方攔防的進攻。
快攻指扣擊二傳傳出的各種平、快球,以及用這些平、快球作掩護所組成的各種戰(zhàn)術配合。兩次球及其轉移指當一傳來球較高,又在網前適合扣球的位置,前排隊員可跳起直接進行扣球。
如對方攔網嚴密,可在空中把球轉移給其他隊員的進攻打法。防守戰(zhàn)術包括4種陣形:接發(fā)球站位陣形、接扣球防守陣形、接攔回球保護陣形及接傳、墊球防守陣形。
【球員位置】 球員通常不需要掌握全部六種技術——發(fā)球、一傳(接發(fā)球)、二傳(舉球、托球)、扣球、攔網、救球,而是通常根據球隊的戰(zhàn)術,以其中的一種或多種為專長。最常見的位置分配包含三種位置:攻手(分為主攻手和副攻手)、二傳手和自由人(專職防守的球員)為了有效阻擋對方的進攻,并在對方有足夠反應時間之前將球以陡峭的角度高速彈回對方場地,一般來說由身材較高且彈跳力好的球員擔當攻手。
二傳手(舉球員、托球員) 二傳手的職責在于組織全隊的進攻,他們負責在二傳時將球送至讓攻手最適宜扣球的位置。二傳手必須有能力和扣球隊員組合出多種變化以破壞對方的防守。
移動快速、傳球精準是一個二傳手的必備素質。一位好的舉球員可串起全隊的攻勢,并且必須相當了解隊上各攻擊手的特性與習慣,在比賽中更要保持清楚的頭腦與思維,另外,在某些時候舉球員也必須扮演攻擊手角色,所以除了練習舉球技巧外,舉球員也必須具備些許長球攻擊能力,所以一位優(yōu)秀的舉球員的訓練與養(yǎng)成也是相當辛苦的。
自由人(任意球員) 自由人是專職防守的球員,負責接扣球和接發(fā)球(救球)。通常自由人具有全隊最快的反應速度和最好的一傳技術。
由于自由人不需要在網前進攻或防守,可以由一傳技術好的矮個子球員勝任。在比賽被指定為自由人的球員不可以擔任其他位置。
任意球員的替換次數是不受限制的,但兩次的替換之間必須隔一次死球,而且只能由被替換下場者做輪替。替換的時間必須在裁判吹哨示意發(fā)球前做更換。
每一局開始前,任意球員不得先進場,必須等第二裁判核對先發(fā)球員后才可替換進場。 副攻手 副攻手是經常在靠近二傳手的位置打出快攻的球員。
副攻手專職攔網,因為他們必須阻擋來自對方副攻手的快攻,并且需要從中間向兩邊快速移動以組織雙人攔網。通常副攻手是隊中最高的球員,且不要求有很好的防守技術。
主攻手 主。
排球運動的特點: 1、廣泛的群眾性:排球場地設備簡單,比賽規(guī)則容易掌握。
既可在球場上比賽和訓練,亦可以在一般空地上活動,運動量可大可小,適合于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體質、不同訓練程度的人。 2、技術的全面性:規(guī)則規(guī)定,每個隊員都要進行位置輪轉,既要到前排扣球與攔網,又要輪到后排防守與接應。
要求每個隊員都要進行隊員必須全面地掌握各項技術,能在各個位置上比賽。 3、高度的技巧性:規(guī)則規(guī)定,比賽中球不能落地,不得持球、連擊。
擊球時間的短暫,擊球空間的多變,決定了排球的高度技巧性。 4、激烈的對抗性:排球比賽中,雙方的攻防轉換始終是在激烈的對抗中進行。
高水平比賽中,對抗的焦點在網上的扣攔上。在一場比賽中,奪取一分往往需要經過六、七個回合的交鋒。
水平超高的比賽,對抗爭奪也越激烈。 5、攻防技術的兩重性:排球是多種技術都可以得分,也能失分的項目,這種情況在決勝局比賽中更加突出,所以說每項技術都具有攻防的兩重性,因此,要求技術既要有攻擊性,又要有準確性。
6、嚴密的集體性:排球比賽是集體比賽項目,除發(fā)球外,都是在集體配合中進行的。沒有嚴密的集體配合,再好的個人技術也難以發(fā)揮,更無法發(fā)揮戰(zhàn)術的作用。
水平越高的隊,集體配合就越嚴密。 一、攻守平衡已成為現實 在排球發(fā)展過程中,攻強守弱的狀態(tài)已持續(xù)了很長時間,國際排聯(lián)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對排球規(guī)則作了幾次重大修改。
如:每球得分制的使用,自由人的出現,發(fā)球區(qū)的擴大,允許身體任何部位擊球等,必將會進一步促使排球技戰(zhàn)術的創(chuàng)新,充實排球運動的內涵,豐富排球運動的表現形式。排球技戰(zhàn)術的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與排球競賽規(guī)則的不斷修改和完善是互為因果的。
在這里必須重視兩個帶有規(guī)律性的問題:一是除發(fā)球和扣探頭球外,排球的一切進攻都是從接球和防守開始,沒有良好的接球和防守作基礎,一切進攻無從實現;二是每球得分制要求運動員的攻防技術更加全面,準確和有效,進攻與防守互相依存、互相制約,規(guī)則的修改不能改變排球比賽的這一基本規(guī)律。 縱觀世界排球技戰(zhàn)術的發(fā)展歷程,可以看出,進攻與防守對抗始終貫穿于排球運動發(fā)展的整個過程。
例如:扣球技術的產生導致了攔網的出現;勾手飄球技術的發(fā)明,刺激了墊球技術的發(fā)展;網前跑動換位、交叉重疊掩護等快攻戰(zhàn)術的運用,與此相對抗出現了重疊、換位等攔網戰(zhàn)術;攔網技術的提高,推動了后排進攻戰(zhàn)術的運用,進攻與防守戰(zhàn)術的相互對抗又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是排球運動技戰(zhàn)術發(fā)展的主要動力。進攻技戰(zhàn)術的提高帶動了防守技戰(zhàn)術的進步,而防守技戰(zhàn)術的加強,又反過來促進進攻技戰(zhàn)術的發(fā)展,形成了排球技戰(zhàn)術發(fā)展螺旋式遞進的特征。
二、技、戰(zhàn)術向全面、高度、快速、多變方向發(fā)展 排球運動帶有規(guī)律性問題是要求運動員技術全面,能攻能守,進攻上既能強攻又能快攻,既能前排攻又能后排攻,前后排融為一體。根據運動員不同特長,有效地組合不同的戰(zhàn)術,使戰(zhàn)術組合更具個性化,發(fā)揮整體優(yōu)勢。
隨著運動員身高和彈跳力的不斷增長,后排扣球技術的應用日益普遍,成為當今高水平排球比賽的主要進攻手段。高快結合,前后排結合,進攻向著立體、全面型方向發(fā)展。
運動員憑借身高、彈跳力強,爆發(fā)力好、力量大和揮臂速度快等優(yōu)勢,跳發(fā)球技術被大量運用,采用跳發(fā)平飄,跳發(fā)側旋、下旋,輕發(fā)落點等多樣化跳發(fā)球技術,以達到先發(fā)制人,爭取主動的目的。發(fā)球技術正向著發(fā)球高點、大力、快速方向發(fā)展。
四號位平拉開結合二、三號位的跑動進攻戰(zhàn)術,降低后攻的弧度,增加反攻的進攻點等等都是為了爭取時間,奪得空間,加快進攻的速度,突破對方攔網。速度在不斷加快,采用的手法是降低弧度,增快傳出球的速度等。
世界男排各隊的集體配合戰(zhàn)術更加豐富,戰(zhàn)術有新的發(fā)展,四號位平拉開,三號位遠網快球,遠網短平快被普遍采用。重視集體配合和快攻戰(zhàn)術,技術全面、攻守兼?zhèn)?、快速靈活,自身失誤少。
一攻水平高,防守能力強的隊代表著當今世界排球的最高水平。過去日本女排的勾飄和墊球,中國女排的背飛,波蘭男排的后攻,日本男排的短平快球,美國男排的兩人接發(fā)球,確實在奪冠中發(fā)揮了作用,但依靠的是整體攻防的技術實力。
實踐證明:技術不全面,就不能保證戰(zhàn)術的組織與變化;排球運動的全面內涵是在全攻全守基礎上突出自己特長,各單項技術的運用從較單調打法向多樣化、更全面的方向發(fā)展。當今排壇世界各強隊在注重高度和速度的同時,每名運動員的技術是否全面,全隊的串連技術是否合理、嫻熟等等成為一支球隊成熟與否的標志。
攻守不平衡,就無法奪取比賽的主動權;沒有高度,必然削弱網上扣攔抗爭的實力;個人沒有特長,隊也必然沒有特點;沒有集體配合,也就談不上更好地發(fā)揮個人的特長;不必要的失誤,就會不攻自破;沒有拼搏精神和勇猛頑強的戰(zhàn)斗作風,就缺少取得勝利的可靠保證等。 經過100多年的發(fā)展與變革,排球戰(zhàn)術體系的構建和發(fā)展經歷了“點—線—面—體”的演變過程,對戰(zhàn)術的運用趨向合理,簡練和實效。
國際排球運動的發(fā)展已經進。
【排球技術】 基本技術分為六大項:準備姿勢和移動、傳球、墊球、發(fā)球、扣球、攔網。
準備姿勢和移動:準備姿勢就是準備迎接各種來球的身體姿勢。在排球比賽中攻防的多數技術都是在準備姿勢或快速移動后完成的,因此它是完成各項基本技術的基礎。
移動的作用是為了接近球,保持好人與球的位置關系,以保證擊球動作的合理。 比賽中常用的移動步法有滑步、交叉步、跳步跨步和跑步。
傳球:傳球是在胸部及以上部位用雙手(或單手)借助蹬地、伸臂動作,通過手腕手指的彈擊力量來完成的擊球技術動作。傳球主要作用是把接起的球傳給其余隊員進攻或直接進攻。
一個隊的進攻能力能否充分發(fā)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隊的傳球水平。為了爭奪網上優(yōu)勢,使進攻戰(zhàn)術快速多變,二傳手更起著核心作用。
墊球:是借助蹬地、抬臂動作,用雙手前臂的前部,利用來球的反彈力將球擊出的技術動作。墊球在比賽中多用于接發(fā)球、接扣球和接攔回球,是比賽中爭取多得分、少失分由被動變主動的重要技術。
發(fā)球:由隊員自己拋球,用一只手將球從網上空兩標志桿內擊入對方場區(qū)的技術動作。發(fā)球是比賽和進攻的開始。
是排球技術中唯一不受別人制約的技術動作。攻擊性強的發(fā)球不僅可以直接得分,還能削弱乃至破壞對方的進攻,打亂對方的部署,在心理上給對方造成威懾。
扣球:跳起在空中用一只手臂作弧形揮動,用手將本方場區(qū)上空的球,從兩標志桿內的球網上空擊入對方場區(qū)的技術動作??矍蛟诒荣愔惺沁M攻最積極最有效的武器,因此是得分、得權的主要手段。
抹球:二傳或進攻手用單手將球從網上迅速抹帶使其快速而出其不意的進入對方球場的擊球方式,是為彌補一傳墊球過高即將造成探頭失誤而采用的一種補救式打法,但有時也會刻意采用這種打法以形成兩次球打發(fā)。 攔網:隊員在網前以腰部以上身體任何部位主要是手臂、手掌,在球網上沿阻擋對方擊球過網的技術動作。
攔網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線,是反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攔網可將對方有力的扣殺攔起,減輕后排防守的壓力,為本方組織反攻創(chuàng)造條件。
攔網主要是給對方扣球手以心理壓力迫使其出現失誤,攔網可以減緩球速,甚至能把對方的扣球直接攔回、攔死,在比賽中是得分、得權的重要手段之一。 排球戰(zhàn)術:可分為個人戰(zhàn)術和集體戰(zhàn)術兩大類。
個人戰(zhàn)術即個人根據場上情況有目的地運用技術的過程,分為發(fā)球、一傳、二傳、扣球、攔網、后排防守6項個人戰(zhàn)術。集體戰(zhàn)術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隊員之間有組織、有目的的集體協(xié)同配合。
集體戰(zhàn)術包括進攻戰(zhàn)術和防守戰(zhàn)術。進攻戰(zhàn)術是指在接對方發(fā)、扣、攔、傳、墊過來的球后,全隊所采取的有目的、有組織的進攻行動。
進攻形式包括強攻、快攻、兩次球及其轉移。強攻指在沒有同伴掩護的情況下,強行突破對方攔防的進攻。
快攻指扣擊二傳傳出的各種平、快球,以及用這些平、快球作掩護所組成的各種戰(zhàn)術配合。兩次球及其轉移指當一傳來球較高,又在網前適合扣球的位置,前排隊員可跳起直接進行扣球。
如對方攔網嚴密,可在空中把球轉移給其他隊員的進攻打法。防守戰(zhàn)術包括4種陣形:接發(fā)球站位陣形、接扣球防守陣形、接攔回球保護陣形及接傳、墊球防守陣形。
【球員位置】 球員通常不需要掌握全部六種技術——發(fā)球、一傳(接發(fā)球)、二傳(舉球、托球)、扣球、攔網、救球,而是通常根據球隊的戰(zhàn)術,以其中的一種或多種為專長。最常見的位置分配包含三種位置:攻手(分為主攻手和副攻手)、二傳手和自由人(專職防守的球員)為了有效阻擋對方的進攻,并在對方有足夠反應時間之前將球以陡峭的角度高速彈回對方場地,一般來說由身材較高且彈跳力好的球員擔當攻手。
二傳手(舉球員、托球員) 二傳手的職責在于組織全隊的進攻,他們負責在二傳時將球送至讓攻手最適宜扣球的位置。二傳手必須有能力和扣球隊員組合出多種變化以破壞對方的防守。
移動快速、傳球精準是一個二傳手的必備素質。一位好的舉球員可串起全隊的攻勢,并且必須相當了解隊上各攻擊手的特性與習慣,在比賽中更要保持清楚的頭腦與思維,另外,在某些時候舉球員也必須扮演攻擊手角色,所以除了練習舉球技巧外,舉球員也必須具備些許長球攻擊能力,所以一位優(yōu)秀的舉球員的訓練與養(yǎng)成也是相當辛苦的。
自由人(任意球員) 自由人是專職防守的球員,負責接扣球和接發(fā)球(救球)。通常自由人具有全隊最快的反應速度和最好的一傳技術。
由于自由人不需要在網前進攻或防守,可以由一傳技術好的矮個子球員勝任。在比賽被指定為自由人的球員不可以擔任其他位置。
任意球員的替換次數是不受限制的,但兩次的替換之間必須隔一次死球,而且只能由被替換下場者做輪替。替換的時間必須在裁判吹哨示意發(fā)球前做更換。
每一局開始前,任意球員不得先進場,必須等第二裁判核對先發(fā)球員后才可替換進場。 副攻手 副攻手是經常在靠近二傳手的位置打出快攻的球員。
副攻手專職攔網,因為他們必須阻擋來自對方副攻手的快攻,并且需要從中間向兩邊快速移動以組織雙人攔網。通常副攻手是隊中最高的球員,且不要求有很好的防守技術。
主攻手 主。
基本技術分為六大項 :準備姿勢和移動、傳球、墊球、發(fā)球、扣球、攔網。
準備姿勢和移動:準備姿勢就是準備迎接各種來球的身體姿勢。在排球比賽中攻防的多數技術都是在準備姿勢或快速移動后完成的,因此它是完成各項基本技術的基礎。
移動的作用是為了接近球,保持好人與球的位置關系,以保證擊球動作的合理。 比賽中常用的移動步法有滑步、交叉步、跨步和跑步 。
傳球:傳球是在額前上方用雙手(或單手)借助蹬地 、伸臂動作,通過手腕手指的彈擊力量來完成的擊球技術動作。傳球主要作用是把接起的球傳給前排隊員進攻。
一個隊的進攻能力能否充分發(fā)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隊的傳球水平。為了爭奪網上優(yōu)勢,使進攻戰(zhàn)術快速多變,二傳手更起著核心作用。
墊球:是在距腹前一臂距離處借助蹬地、抬臂動作,用雙手前臂的前部,利用來球的反彈力將球擊出的技術動作 。墊球在比賽中多用于接發(fā)球、接扣球和接攔回球,是比賽中爭取多得分、少失分由被動變主動的重要技術。
發(fā)球:由隊員自己拋球,用一只手將球從網上空兩標志桿內擊入對方場區(qū)的技術動作。發(fā)球是比賽和進攻的開始 。
是排球技術中唯一不受別人制約的技術動作。攻擊性強的發(fā)球不僅可以直接得分,還能破壞和削弱對方的進攻,打亂對方的部署,在心理上給對方造成威脅。
扣球:跳起在空中用一只手臂作弧形揮動 ,用手將本方場區(qū)上空的球,從兩標志桿內的球網上空擊入對方場區(qū)的技術動作??矍蛟诒荣愔惺沁M攻最積極最有效的武器,因此是得分、得權的主要手段。
攔網:隊員在網前以腰部以上身體任何部位主要是手臂、手掌,在球網上沿阻擋對方擊球過網的技術動作。攔網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線,是反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攔網可將對方有力的扣殺攔起,減輕后排防守的壓力,為本方組織反攻創(chuàng)造條件。攔網能把對方的扣球直接攔回、攔死,在比賽中是得分、得權的重要手段之一。
排球戰(zhàn)術:可分為個人戰(zhàn)術和集體戰(zhàn)術兩大類 。個人戰(zhàn)術即個人根據場上情況有目的地運用技術的過程,分為發(fā)球、一傳、二傳、扣球、攔網 、后排防守6項個人戰(zhàn)術 。
集體戰(zhàn)術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隊員之間有組織、有目的的集體協(xié)同配合。集體戰(zhàn)術包括進攻戰(zhàn)術和防守戰(zhàn)術。
進攻戰(zhàn)術是指在接對方發(fā)、扣、攔、傳、墊過來的球后,全隊所采取的有目的、有組織的進攻行動。進攻形式包括強攻、快攻、兩次球及其轉移。
強攻指在沒有同伴掩護的情況下,強行突破對方攔防的進攻??旃ブ缚蹞舳鱾鞒龅母鞣N平、快球,以及用這些平、快球作掩護所組成的各種戰(zhàn)術配合。
兩次球及其轉移指當一傳來球較高,又在網前適合扣球的位置,前排隊員可跳起直接進行扣球。如對方攔網嚴密,可在空中把球轉移給其他隊員的進攻打法 。
防守戰(zhàn)術包括4種陣形 :接發(fā)球站位陣形、接扣球防守陣形、接攔回球保護陣形及接傳、墊球防守陣形。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