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wéi 2113wèi jiù zhào
[釋義] 指攻擊敵人后方;迫使進攻的敵人撤回兵力的戰(zhàn)術(shù)。魏、趙:戰(zhàn)國時的國名。
[語出] 《三國演義》三十回:“曹軍劫糧;曹操5261必然親往;操4102即自出;寨必空虛;可縱兵先去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辨形] 魏;不能寫作“味”。
[反義] 圍城打1653援 聲東擊西
[用法] 用于軍事。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jié)構(gòu)] 連動式。
[例句]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本回鬼子出來搶糧;我們便用~答的辦法;打他的縣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英譯] save the Zhao by besieging the capital of the We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并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于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后,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進軍決戰(zhàn),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zhàn)后待秦軍力竭之后才進攻。
但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而宋義仍舊飲酒自顧,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并聲稱他叛國反楚。于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后,他率所有軍隊悉數(shù)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黃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zhàn),沒有一點后退的打算。
正是這樣已無退路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并包圍了秦軍和截斷秦軍外聯(lián)的通道。楚軍戰(zhàn)士以一當(dāng)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jīng)過九次的激戰(zhàn),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勇善戰(zhàn)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zhàn)勝后,項羽于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后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拼死一戰(zhàn),決心很大
南北朝時,大將軍蕭衍殺死南齊的最后一個 皇帝蕭寶融后自己稱帝建立梁朝,成為梁武帝。
當(dāng)時,北方的侯景占據(jù)著魏一帶的大片土地。梁 武帝迫切渴望能夠收復(fù)中原,以至于夢里都見到 中原平定、舉國慶賀的情景。
他對侍中朱異講: “我生平很少做夢,只要做夢,就一定有真事 發(fā)生。” 不久,侯景派人送信給武帝,要求投降,梁武 帝召集大臣們商議。
尚書仆射謝舉等認為侯景不 可信,應(yīng)該乘現(xiàn)在一舉消滅他。但梁武帝有.所顧 慮,因而難以決定。
一天,武帝清早起來,走到武德閣口,自言自 語地說:“我們國家好比一只金甌,應(yīng)該沒有傷缺 (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而像現(xiàn)在這樣的 太平時候,是不是該接受降侯景的投降呢?倘使 導(dǎo)致戰(zhàn)亂,后悔就來不及了。”
“如果不接納侯景歸附圣朝,恐怕絕了以后想 投降的人的希望。” 皇帝最終還是接受了侯景投降。
可惜不久, 侯景又反叛,梁武帝自食苦果Q。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
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
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fā)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地方,發(fā)生一場大戰(zhàn)。
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咽了氣。 吳王闔閭死后,兒子夫差即位。
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 “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jīng)常提醒他。
他經(jīng)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lǐng)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干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范蠡(音lí)。
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兇猛。
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zhàn)。” 勾踐不同意,也發(fā)大軍去跟吳國人拼個死活。
兩國的軍隊在大湖一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
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 勾踐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他跟范蠡說:“懊悔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步田地。現(xiàn)在該怎么辦?” 范蠡說:“咱們趕快去求和吧。”
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里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愿意投降的意思說了一遍。
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文種回去后,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 經(jīng)過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yīng)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文種回去向勾踐報告了。勾踐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范蠡到吳國去。
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間石屋里,叫勾踐給他喂馬。范蠡跟著做奴仆的工作。
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后,立志報仇雪恥。
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一嘗苦味,還自己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dāng)作褥子。這就是后來人傳誦的“臥薪嘗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chǎn)。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zāi)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
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xùn)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金甌是酒杯的美稱。
這里的意思大概類同李白詩云:“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他告訴我們美酒要配“金樽”,珍饈美味要用“玉盤”來裝飾,才能價值萬千。
有這樣“高檔”、相稱的酒器來盛滿美酒,足見主人之盛情,有何理由不開懷暢飲呢? 金甌(金甌) jīn'ōu 1。 金的盆、盂之屬。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四:“婦以金甌、麝香囊與婿別,涕泣而分。”《明史·錢龍錫傳》:“帝仿古枚卜典,貯名金甌,焚香肅拜,以次探之。”
清 黃遵憲 《感事》詩:“金甌親卜比公卿,領(lǐng)取冰銜十日榮。” 2。
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國土。
《南史·朱異傳》:“[ 武帝 ]嘗夙興至 武德合 口,獨言:‘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 唐 司空圖 《南北史感遇》詩之五:“兵圍 梁 殿金甌破,火發(fā) 陳 宮玉樹摧。”
清 秋瑾 《鷓鴣天》詞:“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毛澤東 《清平樂·蔣桂戰(zhàn)爭》詞:“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 3。酒杯的美稱。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蔡宅祝壽》:“春花明彩袖,春酒泛金甌。” 明 沉采 《千金記·夜宴》:“碧月照金甌,銀河燦珠斗。”
金甌無缺 jīn'ōu-wúquē 盛酒之金甌完好沒有缺口。比喻一國的領(lǐng)土和主權(quán)完整 。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52秒